2015年大概就传说中找都风口猪都能飞的互联网企业的井喷年,幸或不幸有缘在一家完成A轮的创业公司中度过资本寒冬的后半年直到融到B轮。希望写下那半年的经历,除了回顾自己的得失,也许给别人也是些许的借鉴。
1 关于All in,要牺牲自己的时间
刚刚进入公司的时候公司成立还不到一年,老板明确了我们的业务的方向却还没有完善的产品,作为运营业务人员初期就是在做业务的基本功训练,每一个单子的成功都是人工的推动非常的labour,不光效率低成功率不高,由于网站没什么知名度有时还需要依靠运气。在技术部门推出业务功能的产品后,业务的效率和成功率迅速提高。此时为了维持供应商的稳定以及消息的准确率,每一个业务的开始身兼社区运营和数据统计的工作。平时的工作除了通过电话与客户和供应商直接沟通,也需要手机不离身的随时维系着社群微信的活跃度,保证各个供应商关注我们的平台及时给出合适的反馈以方便我们留住客户。
也许通过文字单纯的描述感受不到当时的工作强度,就是标准的创业公司的996,早9点到晚九点,一周工作6天,甚至更称。接下来简单的描述一下每天的工作内容会更立体,每一个工作日从早上八点半打卡开始,8点四十开早会,早会的内容则是分享或者学习基于现在互联网大环境下所有一切互联网公司直接关心的问题;发言则由每个人基于本部门的现阶段需求和未来可能涉及的发展方向做出ppt并为大家讲解。有时一个小时的晨会还没有结束电话就已经此起彼伏的响起来了,紧接着我们就开始一天毫无缝隙的工作。中午的12点和1点,同事们分两个批次吃饭,办公室的同事要保证电话随时有能够接通。接下来从2点到下午7点之间几乎屁股跟椅子是完全一体的,7点之后客户的业务电话就已经很少了,这时每个组召开夕会大家总结一天工作的问题互通有无之后,大家再开始做一天工作的总结统计和收尾。基本每一天实际工作的结束就是晚上8点半到9点,或者更晚。下班之后直至睡觉前,我们都要维持社群微信中的活跃度,持续关注群里的内容及时作出反馈和引导方向保证每一个供应商随时进入社群时都是最新的动态。第二天早上一睁眼就要说good morning,跟大家问早安。
也许放在现在的我如果再回到那个年龄应该会更拼一点不会太在意工作占满了自己的所有的时间,但那个时候自己心态不成熟觉得自己这么高的学历做这样的工作有点不甘,另一方面除了周末能有一天洗洗衣服整理下房间几乎每时每刻都时在工作或者被工作影响,当然作为一个曾经的享乐主义者觉得实在不能没有自己的时间去出去吃吃喝喝见朋友,最重要的还是到后期自己已经疲惫不堪早会都已无法完全集中精力。再碰巧要是遇到轮到了我做分享,下了之后还要做ppt,更是经常要到半夜,第二天有是面临起床比上刑还痛苦的早上,恶性循环…… 所以,如果选择创业公司,自己一定要对工作的强度和自己的承受能力有预估,不要向我到最后其实身体都扛不下来了。
2 不断的学习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