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学习的有效途径。阅读的益处颇多。阅读,能让人静心;阅读,能使人愉悦;阅读,能给人知识;阅读,能让人思考……
捧起书卷,阅读慢的文字,不觉内心安静。每读一本好书,总能找到和名家“对话”的共鸣。通过书中的字句感受生活,品味人生。这个寒假,有幸阅读朱永新老师的《梦想因阅读而生》。冬日的暖阳伴着静静的时光,安静的内心细品淡淡的书“香”。这本就是难得的享受!静心读书,享受生活,读书是人生最大的乐事!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阅读本书,我的梦想如同朱永新老师所言:梦想因阅读而生!
梦想之一: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曾经的我,特别喜爱读书。虽遗憾读书不多,但能体验阅读之愉悦,那时我给自己一个雅名“阅之悦”。每晚睡前必须翻开书本,阅读一会,才能安然入睡。不知从何时起忙碌得身心疲惫,书本也与我渐渐“疏远”。阅读减少,疲惫的心灵无处挂靠,更无阅读的快乐!朱永新老师说:“阅读可以让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充盈起来,明亮起来。阅读也可以消除人的烦恼和忧愁,可以缓解人的愤懑和怒火,可以振奋人的心灵和精神。对于真正的读书人来说,只有书才能让她宁静下来,才能让他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吧!” 今日静心阅读此书,“聆听”朱永新老师的智言慧语,一次次的心灵“同频”,我将重拾“阅之悦”的梦想,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梦想之二:创造“师生共读及家长孩子共读”的氛围
其实孩子是向成人学习的,如果成人世界的阅读荒芜,孩子的世界多少会受到影响。父母和老师不爱阅读,孩子也不可能爱上阅读。中小学阶段是阅读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有时间、有精力和兴致进行大量的阅读,而且这些阅读会为他们一生的幸福奠基。学校教育的关键一点,就是让学生养成阅读的兴趣、习惯和能力。孩子若在多年的教育历程中,没有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一旦离开学校很容易将书本丢在一边。为此,学校应该尽最大可能创造供学生阅读的条件。构建读书长廊,提供让学生可以随处阅读的图书。尽可能多的让墙壁“说话”,供学生阅读思考。家庭应该创造随处可以阅读的机会和场地。作为教师,应该静心多读书,多与学生分享,引导学生源源不断地分享,从而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和动力。为此,本人利用寒暑假,和学生共同阅读相同的英文原著,而后分享交流,创造“师生共读”的氛围。
梦想之三:社区增设更多随处可去的“静心书馆/悦书房”
阅读是最美的风景线。希望有那么一天,我们在飞机上,在火车站,在许多公共场合,都能够看见我们国人静静地拿着书本在阅读,看到阅读成为中国的一道普通亮丽的风景线。一个学习型的民族,才是一个不老的民族;一个爱读书的华人,方能将龙的血脉传承。建设书香社会,不仅需要父母和教师的共读引导,更需要领导干部的视野、胸怀和魄力。期待领导干部能够想学校、家长和老师之所想,增设尽可能多的随处可去的大大小小的“静心书馆”,让公民随处有书可读。这样,不管多么喧嚣的环境,只要坐下来,手捧书卷,总能体验到“闭门即是深山,随处即是净土”。无论心情多么烦躁,只要打开书本,灵魂即能得到安慰。不管身体多么劳累,到了“静心书馆/悦书房”,即刻身心得到了休息、滋养和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