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爸爸被称为“好爸爸”不是好事?

01

纽约时报的博客专栏,曾经有一篇《我讨厌被叫做好爸爸》的文章受到了广泛关注。

作者马特.维兰诺讲述自己带孩子们去超市,在他细心地帮女儿用湿巾消毒购物车时,被一位不远处观察他们很久的女性盛赞为:“你是一个好爸爸。”

这种称赞并没有引起维兰诺的沾沾自喜,反而让他思考。

如果他所做的事是一位母亲所做的事,社会和公众还会有这样的认知吗?他们难道不会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平凡又普通的事情吗?

马特.维兰诺最后得出了一个让人深思的结论,爸爸这个身份是司空见惯的,大多数成年已婚男性都拥有了这个身份。被称为“好爸爸”,其实是因为太多的爸爸都不够好。

这个问题也引起了我的共鸣,一个丈夫帮助妻子平等的分摊家庭责任,难道不应该是他的份内之事吗?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正是一种“低期待、软偏见”的社会现象。

具体来说,是因为大家对父亲履行家庭责任这件事,本身是不抱有期待的,或者期待值很低。

而长期以来“男主外、女主内”的潜规则偏见横扫全球,普遍的共识则是男人们应该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和工作职责。

丈夫们只有不断通过出售自己投入在工作、事业中的时间,换取物质回报来养活自己的家人。

而这一切,恰好又是他们牺牲家庭平等分担养育责任换来的。

所以,当有一个父亲愿意分担和履行家庭责任时,他就会被大家惊喜地发现并称为“好爸爸”。

从这点来说,的确是生活里我们见到的好爸爸太少了。

02

当各类媒体开始流行《爸爸去哪儿》这类明星亲子秀旅行节目时,父子相处模式的稀缺以及旅行本身是很多人的梦想,就迅速戳中人们的痛点,一下子成为了收视率蹭蹭上涨的爆款。

这些节目,让平常忙于事业的明星爸爸们,有机会单独与孩子相处,用父亲和孩子的模式重新理解亲子关系,重新去认识看起来熟悉但是也很陌生的孩子,虽然是自己的孩子。

这种直播节目的编导,充分get到了展现这些亮点的意义。

也是这样的节目,唤起了更多父亲自觉自愿参与孩子成长的意识,他们以为选择亲子旅行这样的方式,就能交流和提升自己和孩子的情感。

但其实大家可能都忘了一点,这些亲子秀节目的本身,也是这些明星爸爸工作的一部分,获得的演出报酬是他们赚钱养家的方式之一。

我们可能真的很难单从镜头里分辨出这到底是父爱,还是面对镜头,一种习惯性的冷静与克制。

用这样的方式承担平时就该履行的家庭责任,其实也是工作优先的原则,并不代表着平等分担家庭的养育责任。

03

这样看来,难道因为男性所背负的社会责任与事业压力,就注定没有平等分担家庭养育责任的机会吗?

答案是否定的。

我的前boss,就用自己的身体力行,给出了一个称职爸爸的答案。

他曾经告诉我:“人生是一个分阶段发展的过程,在每个阶段选择最重要的事去做,才可能实现家庭和事业都不留遗憾。”

在他女儿小的时候,陪女儿一起读故事书时,他细心的发现女儿的视力不太正常,去医院检查后查出了远视。

从此,女儿漫长的治疗过程都由他亲自陪同。

当然,那个时候他还比较年轻,也没有担任重要的领导职务,所以他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花在照顾孩子上。

慢慢地,随着孩子的长大,他在事业的发展上也逐渐地走上自己能到达的巅峰,这时他在事业上投入的精力和时间,又明显的超过家庭。

也是通过这样不断的事业发展,获得令他满意的薪水,从而为整个家庭提供更好的经济保障。

女儿在英国留学后,最终进入了一家投行,成为行业里非常优秀的亚洲女性。

04

这几年,我前boss的话,时常在我脑海里回响。

“分阶段来实现自己应该承担的家庭责任,才是一个人一生最大的职业规划。”

我们都明白,其实不管是妻子还是丈夫,在家庭和孩子需要时,能主动承担起自己的家庭责任,才能为孩子提供最有效的帮助。

在正确的年纪正确的时候做正确的选择。

唯有这样,好爸爸才不会成为稀缺性的现象,而是一种普遍现象。

那时的我们,一定会离幸福更近、更近。

愿我们每个女性,都能遇见对的他,一个愿意与我们共同分担养育责任的另一半。


阅读完喜欢请点个赞,如果能选关注,必是真爱啊!

作者妮妮:

曾任记者多年,获业内最高大奖。

10岁帅哥的辣妈,有深度的话痨达人,真诚幽默的非著名阅读推广人。

欢迎与妮妮交流阅读与生活。


本文图片来自优美图,谢谢原图作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