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什么是教育
我还不敢说我已经懂得了甚么是教育,但这又是作为一个老师必须应该思考的问题。如果你问我什么是教育,就像是在问我什么是生活,这都是我需要用一生去体会的。
二 思考
我第一次想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是我第一次给别人“上课”。那是十多年前。教美术班。我记得当时很自信,我当时的自信来源于两点:第一是我很热爱画画,而且自以为画得很好,第二是我当时亲耳的听到他们都叫我老师,也不管我有没有教师资格证。虽然我当时也没有教师资格证(现在也没有,以后可能还会继续没有下去),但我坚信自己完全有资格有能力教好他们。
随着时间推移,我对这个问题不断的深究,渐渐发现,如果你想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合格的老师,那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因为我发现这根本不是我的理想,这不是我所要追求的,我的理想是当一名画家,一个自由的艺术家,而不是“教育家”。当我认识到自己这一点时,我在教学上曾一度很消极,但别人却看不出来我的消极(其实这样更可怕)。不过好在我并没有因此停止我对“教育”这两个字的思考。
三 教学的乐趣
如果现在让我教你如何把一个几何石膏体画准确,画像,画好看,我觉得一点都不难,我可以告诉你很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毕竟是我的专业,相信我们每一个人如果从专业的角度面对一个不懂专业的“外行”,都会变得自信无比。但是,如果我想让你通过学画素描感悟到一些做人与生活的道理,这就难了。这就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了。这需要的是一种敏感,一种默契,一种认知能力,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的态度。这在教学上有时候甚至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但当我第一次发现某位学生在跟我学画素描突然“开窍”时,我会为此兴奋得几夜睡不着觉!因为我看到自己种下的一粒种子已经开始发芽了!日后你只要对这颗幼芽精心照料,浇水施肥,这颗幼苗将会茁壮的成长,成为参天大树,还会开花结果!我怎能不为此而开心?教学的乐趣莫过于此!
四 不能轻视教育
爱因斯坦曾说:“学校的目标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这句话说得很好,但我觉得还可以更好些。我相信他一定还说过很多比这还要好的关于教育的话,只是我目前还没有看到。)我想继续延伸这句话的意思:真正的教育乃是唤醒个人的智慧,是帮助个人使之成熟,使之自由,让一个人成为他原本应该成为的样子,让一个人回到他原来的那个点,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如果一个人从小受到了好的、正确的教育,那么这个人将来对生活不会感到迷茫,他应该对生活充满希望,而且是一个神采奕奕,活生生的,可爱的,具有鲜明个性的人。但如果一个人从小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相反受到了不好的“坏”教育,那他很可能会走入歧途,从此很难再回头,在他眼里这个世界就是混乱的、丑恶的、欺骗的、战争的......
五 先从改变自己做起
如果说教育的意义是帮助一个人找回他自己,完善他自己,唤醒他的智慧,那么我们谁又能有资格去承担这项胜任?我们都是“泥菩萨过江”,我们又怎么去度别人?这一问正是本文所要谈的重点。前面说了这么多其实也正是为了要引出这个提问。是的,如果一个人它本身就对生活失去信心,对这个世界不再充满好奇,对社会充满仇恨,那他又怎么能充当好老师这一角色?有时候是生活选择了我们而不是我们去选择生活。有几个父母敢说自己已经充分做好了当爸爸妈妈的准备然后才去繁衍后代的?有几个老师敢说教育就是自己的神圣的事业,敢说自己是个“教育家”?谁又敢说自己就是活在社会的真空里,不去影响别人也不被别人影响?你对别人产生了好的影响时,你便是一个好的老师,你对别人产生坏的影响时,你便是一个坏的老师。我们都曾被别人影响过也都曾影响过别人。
经常和朋友谈生活,谈教育,谈人生,无所不谈,但一谈到今天的“制度”问题,便觉得无话可说,觉得无可奈何,把一切罪过与责任推诿于今天的制度。这里我想引用克里希那穆提的一段话:制度——不论教育上或政治上——的改变并不神奇;当我们自身发生了变化,它们便改变了。个人才是最重要的,而非制度。
我想这段话应该是切中要害了,先去改变自己,伟大的民族是因有伟大的个体,我们在改变着自己的同时也在改变着别人,这便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全人类的真正的自信所在!
六 一人行也必有我师
教育是什么?其实,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处处都存在着教育,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整个宇宙,小到一个家庭,一个人,一个物,一个思想,一个念头,我们的言谈举止一举一动,这里面都存在着教育。看一本书,或一部好的电影,和朋友谈一番“若有所悟”的话。。。。。。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和课堂里——有时候,我们走在一片树林里,或是在一个夏日黄昏的林荫道上,我们看到一座山,一条溪流,一棵树,一棵草,一片叶子,我们为这自然的绮丽而感动,这便是一种教育,当我们看到了地震,海啸,龙卷风。。。。。。我们为这自然的雄奇与力量而产生恐惧,并引发了我们对自然对人生的一些思考,这便是教育。有时我们被一个孩子感动了,被自己的父母感动了,被朋友感动了,被自己的爱人感动了,这便是一种教育。所以,教育无处不在。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我妄言之:一人行也必有我师。因为大自然就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被感动的时候,那个感动我们的人、物、事,就是我们的老师。正所谓“一日不进不足以为师”,我们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是学生,每个人也都是老师,所以我们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自己的敏感,时刻去感受去体会着我们的这个世界。
七 教育如水
我想用水来比喻“教育”,水是我们最常见,最普遍,也最珍贵的东西。这个世界因为有水才有了生物,有了人,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滴水可以穿石,水可以有无穷的力量,水可以是无形的也可以是有形的,水可以变幻莫测,可以改变整个世界。水也可以是一面镜子,让我们认识到自己。水还可以帮我们洗去身上的污浊。。。。。。
八 再说清楚一点
我想把我对“教育”的这点感受说得再清楚一点,也不必兜圈子——直截了当的说,作为老师,在从事教学的时候,更不能忽视“情感”一词,情感不是用出来的,但却能起到不可思议的作用。很简单,你去画一张画,写一首诗,也或者给别人讲一个故事,你会发现有情感和没情感是截然不同的,教与学也如此。
我们都希望能去感动别人,也都渴望被感动着。从某种意义来说教育其实就是教化的意思,孔子在论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的时候,说到南方之强:“宽柔以教,不报无道,”以此肯定了南方之强,说这是:“君子居之”。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这便是教化的意思。教育与学习,我们每天都在面对,就像是两块铁,而情感则是吸铁石,使这两块铁仅仅的吸在一起,没有磁力的“教”与“学”将会各自为政,就像我们经常看到一副制作精美的画,却并不为之感动,画只是画,我还是我,因为画那副画的作者没有投入情感在里面,他没有做到先让自己感动。他投入的只是技术。“教育”如果仅仅在停留在技术层面,就永远无法开花、结果。
九 再清楚一点
安徒生有一次在林中散步,看到那里长着许多蘑菇,便设法在每一只蘑菇下面藏了一件小食品,或小玩意儿,次日早晨他带守林人的七岁女儿走进这片树林,当孩子在蘑菇下发现这些意想不到的礼物时,眼里燃起难以形容的惊喜,安徒生告诉她这些礼物是“地精”藏在那里的。 “你这是在欺骗天真的孩子!”一个耳闻此事的神父愤怒指责。 安徒生答道:“不,这不是欺骗,她会终生记住这件事的。我可以向你担保,他的心绝不会像那些没有经历过这则神话的人那样容易变得冷酷无情。”
看完这个故事时,感受到了心灵的净化!这个小小的故事至今让我为之震撼,我想起孔子说的“思无邪”,但故事本身,也许含量更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一直在启发我。
十 意犹未尽
行文至此,关于教育的话题还有很多未尽之意,但此刻已不必再多讲甚么了,有些话完全说尽了反倒显得苍白。
“后现代”,将我们的一切价值观都解构了,很多本该脱口而出的词我却无法直接讲出来,今天的价值标准是什么?在今天,这个问题我们似乎很难说清楚。当一个人身体得了不治之症时我们说那是“癌症”,但人的思想也会“癌变”,这是人类思想体系里的一种病毒,一旦被感染,将很难医治。这或许也是就“后现代”的通病。
十一 “想”的勇气还是有的
其实我不过是个教画画的老师而已,却说了一些本该“教育家”才去想的问题,但我想作为一个人(不仅仅是老师)如果连“想”的勇气都没有,那实在是太委屈自己,太枉此一生了,因为思维有思维之大乐趣!而此刻我还想大言不惭的讲一句,我脑子里所想的东西远不止这些呢!
十 二 尽善尽美
我们不应该看低别人,但也不能看低自己,有些事情我们虽然做不到尽善尽美,但至少应该奔着那个方向去努力,这样的人生才更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