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3岁2月。
咳嗽流鼻涕2周。
2周前发烧出现咳嗽、流鼻涕,经治疗后症状好转,现在晨起流鼻涕,咳嗽,有痰,无气喘,无呕吐,2-3天解一次大便,舌中苔厚腻,水滑,脉沉细。
辨证:太阳病,夹里饮,夹食积。
拟方:小青龙汤加减。
桂枝6g,燀苦杏仁3g,干姜6g,细辛3g,白芍3g,姜半夏10g,五味子10g,炙甘草6g,茯苓15g,紫菀10g。建曲10g,生麦芽10g,紫苏子6g,炒莱菔子6g,陈皮6g。
中药3剂,每天一剂,水煎,口服。
二诊:2021.12.14
咳嗽,流涕已,睡着汗出,盗汗,头汗,身汗,便秘,3-4天解一次大便,脉沉细,舌中苔厚腻。
辨证:太阳阳明合病,夹食积。
拟方:
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龙骨15g牡蛎15g,白术18g,茯苓15g,麦芽10g,建曲10g,生姜2片,大枣3个。
中药3付,每天一剂,水煎口服。
上症,出汗,盗汗已。
总结:一诊时,患者舌苔厚腻,水滑舌,兼脉沉细,考虑有太阳病夹食积、夹饮。
用小青龙汤治疗表证的同时,温化里饮,加建曲、麦芽消食积,再加上紫苏子、莱菔子、陈皮理气化痰止咳。
服3剂药后症状好转,二诊时,患者出现盗汗,头汗,身汗,又有便秘。
考虑是太阳阳明合病,加上患者有表虚不固,用的方药是桂枝汤加龙骨牡蛎加建曲、麦芽。
二诊患者出现这些盗汗、汗出之症,我们以前一般考虑阴虚内热所致,但在这里舌象明显不符合阴虚内热舌象,故考虑阳明之热迫津液外泄,同时表不固,其中龙骨、牡蛎的用处是降阳明之热。
二诊过后,上诉症状和出汗症状都好了。
从这里,又学习到了两点:
一、汗出、盗汗之症,不能单单考虑阴虚内热,要结合舌脉象一起。
二、龙骨、牡蛎是重镇安神之药常用来治疗失眠,但在这里我们用它来降阳明之火。
林佳明点评:今天这个案例,是秋同师弟在跟诊的时候总结,主要的一点,盗汗,并不全是阴虚内热,在经方医学体系里,非常独特的视角,冯老经常说,这个盗汗是里头有热,逼迫津液外出,同时表不固,所以常常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而取得良好的效果,秋同基础扎实,年轻一代中医,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