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生活中,孩子比较小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该睡觉了,孩子还要在外面玩;明明有些咳嗽,不能吃零食,还要坚持吃零食;看到别人的玩具,要买要抢着玩,没有得到的时候,就发脾气倒地板上哭。
在地上打滚,大哭大闹,孩子哭到没力气,感觉像要窒息一样,父母也没有办法,只好妥协,满足孩子的需求。
为什么孩子会有这样的表达方式呢?
其一方面,和父母的遗传有关,孩子容易有大情绪,大脾气,爸爸妈妈一般都有一方比较火爆的脾气,在孩子越小的时候,这种遗传特质会显得更加清楚。
孩子的脾气和父母的脾气有关,作为父母,可能觉得都二三十年了,已经改不了臭脾气了,但是在孩子面前,尽量控制住。
其二,孩子有情绪,是在表达自己的需求。他要的东西,没有被满足,就会有情绪。当然我们也知道,不能什么都满足孩子,容易惯坏,另一方面立规矩,根本不在一个频道,更难矛盾。
从小立规矩,是一种形式,孩子越小,规矩的弹性可以越大,总是难以保证,孩子每次都会遵守,但是要有;孩子越大,懂事越多,我们的规矩就越确定。
所谓的弹性规则,应该要有可变化的,可具体的条件。例如孩子要吃零食,可以想说清楚,玩的时候不能吃,玩累了休息时候可以吃;中午没有零食,到下午才有零食;也可以用部分替代的方式,让他有所选择,用其他感兴趣的玩具替代想要吃零食的情绪。
孩子有情绪时,要分析和倾听他背后的需求是什么?孩子年龄越大,有自己的意识和想法,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我们也要尊重他的想法。可能发脾气,只是想得到你的注意,你的关注,还有你的情绪。所以有时,妈妈明明在抱孩子,孩子还是有脾气说要抱抱,这时候应该是感觉到妈妈不耐心的情绪,希望妈妈可以更加耐心,更加注意力在他的身上。
有脾气,不可怕,当一个人闹脾气的时候,你说任何道理,他的耳朵都听不进去。孩子有情绪的时候,不用打骂,不用讲道理,可以给他情感上的支持,和他共情,给他身体上的接触。慢慢的转移他的注意力,给他新的规矩,当他发现自己的需求,慢慢的部分被满足的时候,就开始改变。在这样的过程中,也在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
本文作者:育儿张爸,香港浸会大学硕士,关注孩子健康习性成长,帮你解决孩子成长中的育儿问题,咨询加微,hkyazhou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