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周五)收到通知,笔试通过,要求9.14(周四)去上海参加面试,挂于二面;
校招开始又重新报名,结果笔试(10月中旬)的那天去百度面试,时间冲突错过了笔试。同学参加校招后发现群面题目是内推原题(汗)。记录总结一下自己群面的体会,希望能对不擅长群面害怕讲话的同学提供弄一些帮助。
11月3日更新
中午收到学姐通知,面试通过,但是由于人力资源效率的问题一直没有通知,让我安心等待。
关于内推
银联在8月有一次内推,好像是银行里唯一听说有内推和校招两次机会的。8.25截止,校招9月中开始。
内推需要员工的名字和工号,我们是师姐帮内推的,师姐推的人比较少,推的人都收到了笔试通知。
我有两个同学用的是别人发布在网上的工号和名字,结果连笔试通知都没有收到,猜测可能是因为这个工号和名字有问题、或者使用的人太多。
由此可见在简历关还是有一定的刷人比例的,最好找认识的人帮忙内推,不要使用网上的内推信息。
关于笔试
笔试考的内容很杂,除了一两个部分跟计算机知识相关,大部分是类似于行测的内容:汉语阅读理解、英文阅读理解、找规律、数学题、金融相关问题、银联相关常识、性格测试;没有大题(简答、编程)。
非计算机相关的部分我没有提前准备,考的时候也只好瞎选。每个部分单独计时,提前完成也不能把多出来的时间留给其他部分。
另外一个同学由于当天有其他现场面试,导致没有按时进入考试系统,最后时间不够有六七十道题目没有做,结果没有收到面试通知。
后来跟师姐咨询了一下,基本投技术岗的话,错很多都不会挂,但没做的太多就确实不行了。如果是投其他岗位,可能要需要考虑酌情对自己不熟悉的部分(比如金融、银联常识)做相应准备。
关于群面
一面的形式是无领导小组讨论,2对14,不问技术。14个人并不会全部是相同岗位的,我们这组就技术岗、产品岗等什么的都有。
签到交材料候场的时候会给你几页表格让你填信息,轮到面试的时候会安排分组和号码,表格填不完可以面试完再填,离开之前交上去就行。
进入考场按号码坐好,每个人面前放一张白纸、一根铅笔、一张考题。两个面试官一个是主考官,主导流程;另一个类似于助理,全程敲电脑不说话。面试官会跟大家问好,然后讲解一下群面流程:
- 三分钟读题、思考;
- 每人一分钟自我介绍+陈述观点;
- 15分钟自由讨论;
- 推选一名代表陈述结论。
题目:隐私——舒适的代价。
材料大意:科技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可根据收集到的个人信息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但同时信息的收集与传播也带来了隐私问题,你认为这种交换会越来越多吗?问题一:人们是否会越来越以自主和自由去换取安逸和舒适?
问题二:这种交换的益处和不利之处?
问题三:这种交换可应用的场景。
三分钟时间到,面试官让大家开始做自我介绍和观点陈述。并不按照号码顺序,可自由选择发言时机。我喜欢选择中间靠前的位置,这样可以大概听一下别人的观点,反思一下自己思路有没有不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但如果太靠后,可能发生你想到的观点被别人先讲出来,这样会让面试官觉得你就是在重复别人前面说过的话。
自我介绍:
不少人选择在自我介绍的时候炫耀一下自己:“我曾在哪几家名企实习”、“我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保研”,等。
按照我的理解,因为这部分只给了1分钟,所以陈述观点的时间还是满紧张的,如果你有实在觉得不炫耀一下就觉得亏了的经历,那说一下也无可厚非,注意控制时间,不要让自己没时间把观点陈述完全。计时1分钟卡得非常严,时间到了就一定会打断你。就我们这一组的情况来看,基本所有人都是在被面试官打断的情况下结束陈述的。
当然如果你对观点没什么想法,那用自我介绍来占用时间也是一个选择,毕竟比时间没到就没话说要好。
群面虽然让我们带了简历进去,但是面试官并不收,也不看,记录和打分也完全按照号码来进行,可以说在这个环节面试官的目的并不是对个人进行深入的了解和交流,主要还是想看个人在团队中的交流和表现能力,自我介绍更多是一个仪式性的环节。在二面的时候,面试官会和你进行更单独深入交流和了解,那时候通过自我介绍来展现自己和引导面试话题相比群面时更为重要。
观点陈述:
我讲的观点:
这种交换会越来越多,但是以有一个限度为前提的,而不是无限地越来越多。
在我之前,所有人对结论的陈述都是一个“非黑即白”的结果,除了一个男生表示“不会”,其余的人的结论都是“会”。(其实我蛮奇怪的,为啥没人想到啊?)在我之后,基本所有人的结论都变成“有限度”式地回答,最后的讨论结果也采用了这个说法。所以从结果形式上来讲,我成了最终结论的第一个提出者。
我同学参加的那组,从第一个人到最后一个人给出的答案全部是肯定,但同学因为不敢表达不同意见也表示了肯定。所以想到有理的观点,千万不要因为跟别人不同而不敢表达,要勇敢说出来。
一个小提普斯:
在讨论环节一个女生首先就点我的名指出我是这个观点的第一个提出者并表示赞同这个观点更为合理,所以如果你不是一个能提出建设性意见的人,或者你想到建设性意见但被别人抢先说了,那么对别人的观点表示赞同和强调可以成为一个选择,“即使对竞争对手也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会成为面试官眼中的一个加分项。
自由讨论环节:
开始讨论后一个男生率先发言,表示由于时间紧张,如果大家没有意见地话就由他来安排一下工作:
首先由于群面不许看手机,请一位有手表的同学来承担“计时”的任务;
其次请一位同学承担“记录者”的任务;
最后对时间做了一下分配:既然要求从三个方面讨论,那就一个方面分配5分钟。
他采取的这种策略是典型的leader路线,在群面中能够扮演领导角色,掌控全局并成功走完整个流程,只要你们这一组整体不出大错,那leader一定是能够给面试官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个人之一。但如果你搞砸了,一整组的人都要跟着倒霉。
这种策略的好处是具有一定的套路性,如果你擅长,那么可以不变应万变:计时、记录、分配任务和时间——基本适用于所有话题的群面(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擅长在紧张的环境中想出建设性意见)。
当然套路中也存在隐藏的不确定性,你要能对各种突发情况(如果出现的话)进行把控,比如如果出突然的冷场,那你一定要有话讲;如果讨论内容跑题了,你要能纠正大家。
此外这种策略还需要你善于控场,能服众,最好能有领袖气质和个人魅力。如果出现两个人抢着要当leader,或者有人觉得你做的不好直接指出来甚至直接对你进行指责(谁知道会不会碰上什么奇怪的人),如果处理不当,结果必然不好。(反正我不擅长这种路线)
安排好时间后大家开始自由讨论,一般在这个环节只要积极发言,表现自己的交流能力,就不会给面试官留下坏印象。
如果想更进一步,那当然是能提出建设性意见。
如何提出建设性意见:
- 如果你脑子快,想法多,那这对你一定轻而易举;
- 不要跟着别人的思路走,否则总在讨论别人讲过的话题,很难想到新点子。
我的观点:
- 益处和害处
有人提出应当从消费者和商家两个角度分别去分析益处和害处。然后大部分人就按照这个思路讲自己的想法。
我的观点:
商人具有逐利性的本质,大部分商家是否会遵守商业道德,会主要地取决于遵守商业道德是否恰好符合他们的利益实现;因此不能将希望寄于商家的自觉性,有必要从第三方:社会的角度去分析利弊。 - 还是关于益处和害处
大部分人观点:
围绕可以获得的益处(获得便利、协助破案。。。)害处(隐私泄露、违法犯罪。。。)等balabala。。。
我的观点:
人是具有惰性的。在最初接触信息带来的便利时,仍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收集信息;但如果长久地发现,信息推荐服务提供的信息内容足够丰富全面,自己主动收集来的信息可以被完全包含,做的都是无用功,又何必继续费事?由此产生依赖,进而导致主观能动性丧失。
然而,信息推荐服务背后也是由人操控的,当大群体丧失主观能动性,无形中会赋予信息推荐者“展示部分真相”的权利,即“你所看到的只是我想让你看到的”。这一权力的掌控者会如何使用这一权力?并不可知。由此,这不仅对个人,对社会也造成了影响。 - 可应用的场景
大部分人观点:
枚举各种可用场景与不可用场景(个性化服务、犯罪记录监察。。。)
我的观点:
别局限于枚举,可以进而概括出判断分类各种场景的准则:
能不能:是否违反法律法规,是否用于犯罪活动;
该不该:信息量的供求关系:供大于求时,造成骚扰;供不应求时,提供便利。
见到的几个雷区
- 不要不说话
有人见到别人优秀就紧张地说不出话来,觉得自己与别人相差太多、自卑,甚至大脑空白、无法思考。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非技术岗的群面一般是要选拔表现优秀者,而技术岗的群面一般是为了刷掉特别不合适的。所以完全没有必要紧张,只要正常地思考、表达自己、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犯什么错误即可,即使没有闪光点,通常也不会被刷掉。 - 不要任人摆布
我们这一组中,被安排了做记录的那个女生,在整个环节中都忙于记录,忽视了表达自己。在讨论结束后,由于时间计时结束,来不及推选负责总结的人选,于是负责记录的她又被推举为总结人。但是她总结做的也并不好,一些讨论中提到的点她也没能表达出来。最后结果,她也是被刷掉的四个人之一。
所以当有人要做leader,并给你安排了任务时,如果觉得不能胜任,一定要及时沟通,量力而为。因为这是技术岗的群面,只要不犯错既有大概率可通过。如果硬着头皮答应,结果没做好,反而会给面试官留下“不善于沟通”的印象。 - 找准自己的定位
如果你适合领导,那就抓住机会去做leader;如果你善于总结,那就可以主动承担相应的角色;如果你善于思考,那就认真思考提出意见,不要因为无关事情分神。
总之,群面的目的在于展示自己,不要做自己不擅长的事。 - 不要为了表现而表现
有的人就是不善于群面,看别人热烈讨论,自己一句话说不出来。好不容易想了几句话,眼看大伙又要进入下一个环节了。
我们这一组有几个人就是这样,一着急,为了说话而说话;明明已经进入下一个话题了,但是他觉得,不行啊,好不容易想的几句话不能不说出来。于是强行把话题扯回到已经结束的部分,而且说得内容基本是重复别人已经说过的话。大家也不好意思表示什么,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这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开始新话题了就积极思考新内容,旧的内容结束了就结束了,自己想的内容被别人说了也没关系,积极应对当前问题才是最为主要的。不要陷入“我想到的我就一定要阐述一遍”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