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光同尘”语出《老子》,一听就觉得是要采取一种比较委婉、低调的方式跟人相处。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老子・五十六章》)
了解的不去谈论,谈论的并不了解。塞住出口,关上门径,收敛锐气,排除纷杂,调和光芒,混同尘垢,这就是神奇的同化境界。对于这样的人,人们无从与他亲近,也无从与他疏远;人们不能让他得利,也不能让他受害;无法使他高贵,也无法使他卑贱。因此他受到天下人重视。“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我们小时候念书念到这里,开玩笑说教道家的老师最好不要说话,因为一说话就代表他不知道,他如果知道就不说话了;所以教道家很容易,进入教室什么话都不用说,跟学生笑一笑,下课了。这当然是玩笑,事实上道家是把说话当成一种方便法门,说的时候尽量用比喻,因为很难直接说清楚到底什么是“道”。
“塞其兑,闭其门”,塞住和关上的是感官的欲望,意思是你眼睛不要看太多,耳朵也不要听太多;因为看太多听太多,心会乱掉,欲望就增加了。《庄子。应帝王》里有一个关于浑沌之死的寓言,说浑沌对别人特别和善,别人看他可怜,没有七窍,想报答他,帮他开窍。结果“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为什么?欲望多了。
然后,收敛锐气,排除纷杂,和光同尘。我们都知道要调和光芒,不要太明亮,一个有才华的人太耀眼了,别人看了会刺眼,会对付你。当领导也是这样,要知道有人上台,就会有人下台;上台是机缘凑巧,条件成熟,一旦任务完成,要懂得下台,让别人上来。至于“同尘”,混同尘垢,一般人都爱干净,不喜欢尘垢,但在社会上做事,不能太清高;要知道别人有一些小毛病,你同样也有,只要无伤大雅,就不要太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