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有人在发薄荷阅读的发圈打卡链接,起初以为她只是晒,像一种记录似的形式,后来她告诉我,发圈够80天可以领纸质书,等于就是返还了部分学费的意思,我觉得可以跟着薄荷读读原著,领个纸质书也不错,就也参加了。
现在,刚读完一期100天的,领到了纸质书,又报名了一期。来聊聊读薄荷的体验吧。
首先说说薄荷的优点:
首先,现在这种基于微信小程序或者说线上学英语的形式,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因为可以在手机里看,所以更加方便,不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对一般人来说,坚持的毅力有限,跟着薄荷这种的微信群和小程序推送讲义,来坚持每天阅读,也算是一种有效的督促。
薄荷阅读的入口是微信公众号的小程序,不需要再单独下载其他的应用,对不想在手机里装太多应用的人来说,这一点也是很不错的。薄荷的菜单做得比较简洁方便,可以很直观的看到每天阅读的内容、词汇表和讲义,方便自主学习。
再表扬一下薄荷阅读的讲义,总的来说,做得还是挺用心的。基本上包括背景知识介绍、熟词生意义、句子解析、今日短语几个方面,最后还会有整理的彩蛋,大概会是一些英语的电影或者歌曲之类老师随意发挥的部分。反正如果认真看讲义还是会有些收获的,比自己读一遍小说能得到更多的知识。
还有就是薄荷阅读的价格,还算是比较有性价比的。跟线下某街、某博、某孚动辄一两万的学费相比,这一百多块钱一期的价格,很白菜了,相当于每天一块多的样子,而且如果发圈打卡达到80天,可以领这一期阅读内容的纸质书,又相当于返还了部分学费,还是很优惠了。
再来说我读薄荷的打开方式:
我只是自己每天读了当日的阅读片段之后,做完每天的阅读理解题。读第一期是读的进阶1,书单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简爱》和《面纱》,除了《简爱》是精编版其他两本是原著。大概书的难度适中,再就是我只是像以前读小说一样不求甚解,能理解大意,有的句子欣赏感受为主,没有一个词一个词的抠句子结构,也没有在讲义推送之后又对照着讲义重新看一遍当天内容,用的时间并不是太久。有时候是晚饭后坐在沙发上,就着电视剧的背景声音读完的。我也完成了80天发圈打卡,领到了纸质书,但是自己觉得,这种读书方式,也没有充分利用起薄荷阅读的在线资源吧。所以,基于第一期薄荷阅读还算比较愉快的阅读体验,我又续报了一期,选了高阶1,书单是《了不起的盖茨比》、《月亮和六便士》、《欧亨利短篇小说集》。
现在这一期的薄荷阅读已经开始了一周的时间,发现,薄荷的不足之处,比上一期更明显的显现出来了。
之前考虑报薄荷也是觉得价格比较优惠,从服务的角度来说,一分钱一分货的说法在这里又找到了立足依据。这样的价格,你当然不可能指望买得到大学教授水平的老师一对一在线随时答疑的服务,这个我报名的时候也想得很明白。但是作家的文笔那么好,读起来之后,每个人总难免会碰到一些理解有困难的句子,生词可以自己查,但是句子有时候真的没绕明白啊,不理解怎么办呢?我一般是大概记着这几句,等晚上微信群里老师推送讲义以后,在讲义里找着看一看,有时候讲义包括了这一句,正好疑问就解答了。但有时候偏巧讲义里没提这一句,有时候也就略过了,总之不影响理解大意,只是有些句子没有细细拆开来研读。也没去微信群里问管理员老师。
但有些学员真的很认真啊。他们会在群里问老师,而薄荷阅读的老师,主要是负责管理微信群,每天晚上固定的时间推送讲义,碰到有学员问问题,有时候出来解答一下。只是有时候哦,并不是随时,及时。而且,上一期读薄荷,大家问的大多是发圈打卡的页面是不是符合有效打卡的要求,再就是什么时候可以领到书,怎么续报之类的,归类一下应该算客服方面的问题吧。很少有人问句子结构,寓意方面的,讨论跟读书有关的也就是讨论情节,所以,管理微信群的老师还算比较省心。
但这一期刚开始6天,就不同了。可能是高阶的关系,书的难度大了,再就是报这个的学员大多不是第一期读薄荷,关于怎么打卡发圈,怎么领书已经没有疑问了,很多人专注于句子结构、深究每句话的含义这方面的问题了,而且薄荷是第一次开高阶课,估计也没太多应对经验,于是400多人的微信群,变得不太好管理了。明显看得出微信群管理老师有些力不从心,对于学员问内容方面的问题,采取躲着不出来回答的方式,很快遭到了学员的不满。
开课没几天,微信群里已经吵了两架了。因为管理员老师520晚上没有按时推送讲义,延迟几个小时之后也没做任何说明。有学员表达了不满,很快引起了共鸣,之后有薄荷的铁粉,或者是别的身份的人,或许是托儿?站出来替老师辩解,于是马上吵起来了。连“你滚”这样的词都出来了,之后老师又道歉又打圆场,还发了个红包缓解气氛,我也没去抢,太尬了。很多学员都说,薄荷这一期的阅读体验非常不好。
薄荷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微信群大了什么鸟都有,其中不乏爱秀优越感装13的人。在薄荷的群里装13很容易,因为你水平怎么样别人真的无从知道,只要敢吹牛,谁也没法戳穿。比如昨天因为服务不到位吵起来之后,一位学员就在群里发牢骚。
这个人说完之后没什么人接话,我看了是觉得挺反感的。说薄荷价格优惠,这么算一天一块多钱是没错,但这是偷换概念啊,虽然没指望有大师级的辅导老师随时答疑,但是你讲义得按时发送吧。上一期薄荷,管理员老师是每晚8点群里发分段讲义,9点更新到小程序里整篇推送,很有固定规律,学员可以自主选择方便的时段去看,这一期管理员水平怎样不说,态度很不认真啊。我们每天一块多买的虽然不是专家级服务,但薄荷最基本的服务怎么还得打折呢?我们怎么就得忍着呢?
另外,薄荷阅读要求第一期学员发圈打卡够80天,才可以获得纸质书的方式,其实我是有点不太情愿的,尽管薄荷的发圈页面做得很精美,文案和图片都好看。但是,读个原著都要每天发圈,还必须是公开分组,让别人都看到还真的有点不好意思。那你可能会说,觉得不太情愿可以不发圈啊,这个又不是强制。但是,因为发圈才给纸质书,作为一般人,还真是舍不得不拿这个优惠啊。好在,第二期之后只要当天阅读够80天就可以领书了,不需要再发圈打卡。
所以总的来说,薄荷阅读,倒是可以作为提高英语阅读水平的一种辅助工具,毕竟以前没有用这种方式读过原著,我也还是乐于尝试的。但是,如果说指望读了100天薄荷,阅读水平和词汇量有多么显著的提升,也还是奢侈了点。应该说,会有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