驶往何处的列车

驶往何处的列车❤

悠扬的钟声还在耳畔回响,脑海中隆隆的列车就要驶进那有着彩色玻璃,宽大高窗的车站,熙熙攘攘的人群,庄严肃穆的哥特式建筑……然而这一切都只能存在于记忆中了。

最近,忽然听闻当年被拆除的“20世纪初世界上优秀的交通建筑”——济南老火车站可能要复建了,当地媒体正对是否复建开展投票调查活动。初闻这一切,我欣喜满心怀,老火车站要重现了,可静下心来仔细一想,却又不禁疑惑:这样一座老火车站能否原汁原味地被复原呢?

老火车站是一位端庄严肃的圣女,是庄严美的拥有者,是“中国可与欧洲著名火车站相媲美”的建筑作品。当年的设计图纸,当时的建造工艺,当初的用材,恐怕现在都无从寻觅了。即使外形能复原到和当年的老火车站一模一样,老站那独特的风韵是否也能拷贝不走样呢?形似已是不易,神似怕是痴心妄想了。嵇康一曲《广陵散》后,绝妙音律再无他人能复弹出;东施效颦最终得到是他人的讥笑;复建的车站在人们眼中,恐怕只能得到“赝品”的评价。

老火车站是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是那段中华民族特殊历程的见证者。他见证了历史的舞台上清政府的退幕;新民主主义革命徐徐拉开帷幕。他见证历史的列车驶过抗日战争艰苦卓越的岁月,驶进了社会主义新时代。抹去历史的痕迹,忘却历史的经验,是否意味着我们将失去智慧的传承?若是遗忘了被灭国的种种屈辱,勾践是否还能甘愿卧薪尝胆,是否会有“君子藏身于弃,待时而动”的成熟思虑?若是不懂历史的进程,谢安怕是只能在偏僻的山林永远的沉沦,“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是他读懂了历史的智慧。如今,当我们想再摸一摸老站那满是斑驳痕迹的墙壁,我们的手该又该伸向何处?

老火车站是一位底蕴深厚的文化大师,是一种情怀的承载者。“姑苏城外寒山寺,夜班钟声到客船”是山寺的钟声在诉说旅人思乡之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岳阳楼在表达范仲淹的忧国忧民之心。说到历史名城济南,有人会想到大明湖,趵突泉,也有人会想到济南老火车站。千千万万的人从这里进入济南,又有多多少少的人从这里离开济南,在这来去之间有多少离别的惆怅和归来的热切。伴着这笃实厚重的建筑,多少人树立下坚定的理想;随着那声声传扬的钟声,多少人放飞了满怀的思绪?铲去老站,立起新站,那新站是否载得动这许多“愁”?

“远东第一站”在照片中尚能再见,历史的痕迹却已无法再用手触摸。文化的水土正在流失,伫立在城内站台早已改头换面,那辆隆隆的列车是否还能再驶回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