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设计中的三个易混淆概念——label,tag,category

在web设计中,有一组非常容易混淆的概念:label,tag,category。无论在设计、沟通,还是分析网站结构时,都需要明确地加以辨别,否则会造成沟通失准甚至产品可用性降低的后果。本文通过定义与实例讲解3个概念的本质,再就最易混淆的两个组合进行对比找出区别与联系。

一.含义及实例

1.label(标记)

在Web设计中,指页面可见的所有起说明和引导作用单排文字,通常是词语或词组,有时会省略文本简化为一个图标,设计标记文本的过程称为命名。例如“联系我们”、“登录”,这些就是典型的常用标记,一个网站所有的标记组成了它的标记系统(labeling systems)。

在《Web信息架构》一书的中文版中,将label译作“标签”,不妥且会与tag混淆。在查阅大量信息架构、交互设计相关博客、问答后,基本确认目前国内对原著中label的理解无偏差,并且将label译为“标记”更为合理。

下图绿框中的内容均可视为标记。其中search bar中的“搜索问题、话题或人”,向用户说明可键入的搜索关键词;右方放大镜图标,是由“搜索”这个标记省略文本演化而来,引导用户点击后进入搜索结果页面。“首页”、“话题”、“发现”为全局导航标记。页面内容部分,“标记(Label)”是统领下文内容的主题标记,下方“动态”、“精华”、“全部问题”是控制呈现内容的分类标记。分割线下的问题列表,每个问题的标题是标记,赞同数量、回答者、回答者简介等等全是标记。

绿框中内容均可视为label(标记)

好了,让我们再来回顾label(标记)的定义:页面可见的所有起说明和引导作用单排文字。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标记的信息请查看:解构《Web信息架构》——标记系统

2.tag(标签)

tag是由开发者为了更快捷地找到某个已保存链接时,在链接后面加上的单词备忘起源而来。tag说明了某个对象的属性或特征,语义上是内容的关键词组,功能上为搜索匹配而生。发展到现在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并且有时允许用户自定义tag。下图中的“生活”、“心理”、“公交车”就是下面问题的tag。

红框中是下面问题的tag

3.category(分类)

通常在设计网页时,会对内容的题材进行分类,做好分类之后再将内容按照题材填充进对应的分类。用户通过分类能够找到自己想要的主题内容。

豆瓣中的小组分类

二.区别与联系

1.label,tag之间

label是比tag范围更广的概念。label可以命名为任意的文字,是网页框架中一个区域的功能概括,选择不同的标记,相应区域的功能就会发生变化。而tag专指某个内容对象的属性,文本可为形容该对象或者与对象相关的的词汇,一般较短。

对比标记与标签

上图从三个方面对比标记与标签,分析如下。图片原址:

《标签与标记的区别》-千鸟


-文本指代不同:
label中的文本信息代表本身的内容,所指向区域的功能;而tag文本表示对象的附加属性,这个属性是人或者用户给予的,用来描述该对象的。

-概念起源不同:
label是网页上的标志,展示给用户网页上的内容分布,标记的设计和命名,应该早先于标记所指向的内容产生;而tag,从来源上就可看出是一种人为的记号,大部分情况是内容产生后,向内容添加标签以方便再次返回查找。

-用途不同:
label表明了信息之间的层级和归属关系,可用于引导(导航)和说明;而tag是用来区别信息差异,用于筛选、搜索的。

按照二者的定义,可以强行认为标签是某种特殊用途的标记。但讨论这个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我们区分标签与标记,只是为了在语言沟通上消除异义,并对两者有更明确的了解,以便工作使用时不会犯错。

2.tag,category之间

tag的出现就是为了方便查找、聚类,这个目的完全贴合分类法的特性。于是,tag这种自定义标签,逐渐衍生出了通俗分类法(folksonomy,也译作“分众分类法”)。分类这种行为,通常出现在对内容的组织和排列上。各位经常能在社交媒体,以及视频网站等承载富媒体内容的地方注意到分类法的使用,前者tag居多,后者tag,category都有。两者之间的对比如下:

-来源不同:
tag是用户生成,所以又称为自定义标签,在上传内容(音、视频等)或者信息之后,用户被允许选择甚至输入期望的标签,从而在来源上就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而category由设计开发人员讨论确定,并很可能在之后根据内容进行大量修改或调整。

-生成时间不同:
tag在用户上传内容后生成,具有很强的话题时效性;而category早在网站上线之前就已经定型,不能精确地和当下社会热点匹配。

-组织维度不同:
tag是平面组织,一般由多个平级的单词组合而成,相互可能毫无关联。而category在内容丰富度较高时,会呈现出树状分支的特性,有目录,有层级,是多维组织。

其实,作为分类的一种补充,tag能精确地达到category所覆盖广阔范围中的某一个点,所以,很多时候在网站上会将他们混合使用,在类目下泛阅读、泛浏览中增加一个精确定位与查找的途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初读《Web信息架构》之后,觉得原书表达方式实在晦涩难懂,对于信息架构的基本原理部分进行分析解构,总结有4篇文章,...
    尘中之光阅读 4,350评论 2 14
  • Spring Cloud为开发人员提供了快速构建分布式系统中一些常见模式的工具(例如配置管理,服务发现,断路器,智...
    卡卡罗2017阅读 134,991评论 19 139
  • 发现 关注 消息 iOS 第三方库、插件、知名博客总结 作者大灰狼的小绵羊哥哥关注 2017.06.26 09:4...
    肇东周阅读 12,252评论 4 61
  • 图文/王學兿 小红点,太多的人都已司空见惯,淡然了它的存在,麻木着它的出现。不过也有时候它会像红葡萄鲜艳欲滴,亦如...
    王学艺阅读 495评论 4 8
  • 很多时候,我们坠入爱河,并不是那个让我们怦然心动的对象有多么完美,反而是因为一些不为人知的小细节:可能只是那天阳光...
    changjinglu123阅读 1,22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