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日更1000/395 读《了凡四训》:探寻命运与自我成长的真谛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了凡四训》这部由明代袁了凡所著的劝善书籍,以其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切实可行的修行方法,跨越时空,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道德说教之书,更是一部指导人们如何改造命运、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指南。

通过阅读《了凡四训》,我提炼出三个关键观点,它们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前行的方向。

01  命运可改:打破宿命的枷锁

书中袁了凡的亲身经历,便是命运可改的最好例证。

早年,袁了凡遇到一位孔先生,孔先生为他精准推算出了未来的命运轨迹,包括科举名次、俸禄多少等,甚至连他命中无子、寿命止于53岁都算得丝毫不差。

在最初的日子里,袁了凡的人生就如同被设定好的程序,完全按照孔先生的预言发展,这让他深信命运天定,不可更改,从此消极处世。

然而,当他遇到云谷禅师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云谷禅师告诉他:“命由己作,福自己求。”

袁了凡深受启发,开始积极践行善事,广积阴德。

他不断地反省自己的过错,努力改正,从起心动念处下功夫。

渐渐地,他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不仅在科举中取得了比孔先生预言更好的成绩,还得偿所愿有了儿子,寿命也远远超过了53岁。

正如爱默生所说:“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

袁了凡没有被既定的命运束缚,而是勇敢地与之抗争,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写了命运的剧本。

这告诉我们,命运并非是固定不变的,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改变命运的力量,只要我们愿意积极行动,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和修养,就能打破宿命的枷锁,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02  积善之方:播撒善良的种子

《了凡四训》中详细阐述了积善的方法和意义。

书中列举了许多行善的事例,告诉我们善有真善、假善,有端善、曲善,有阴善、阳善等。

真善是发自内心的,不求回报的善良,而不是为了追求名利而做的表面功夫。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刘备的这句临终遗言,与《了凡四训》中积善的理念不谋而合。

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都可能是我们行善的机会。

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次帮助,看似微不足道,却可能给他人带来莫大的温暖和力量。

袁了凡在践行积善的过程中,无论是救济贫困、帮助他人解决困难,还是劝人行善、弘扬美德,他都全力以赴。

他深知,每一次善举都是在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增添一份光彩。

通过不断地积善,袁了凡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为身边的人带来了福祉。

他的故事让我们明白,积善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对世界的热爱和关怀。

当我们在生活中播撒善良的种子时,终有一天,这些种子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我们营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03  谦德之效:保持谦逊的姿态

“满招损,谦受益。”

《了凡四训》中强调了谦逊品德的重要性。

一个人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应该保持谦逊的态度。

谦逊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智慧。

袁了凡在书中提到,那些在科举考试中名列前茅的人,大多都具备谦逊的品德。

他们不骄傲自满,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相反,那些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的人,往往难以取得真正的成功,即使一时得意,也难以长久。

谦逊的人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帮助,他们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进步。

正如富兰克林所说:“谦虚是不可缺少的品德。”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时刻保持谦逊的姿态,不炫耀自己的成就,不轻视他人的努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了凡四训》就像一位智慧的长者,用朴实的话语和生动的事例,向我们传授着人生的智慧。

它让我们明白,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积善和谦逊是我们走向成功和幸福的关键。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更应该静下心来,研读《了凡四训》,汲取其中的智慧,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