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非洲是一次伟大的创业。因为全球气温变冷,降水量减少,导致非洲东部赤道附近大片雨林的面积大大萎缩,很多本来是雨林的地方逐渐蜕变为稀树草原。当东非雨林分为大片的草原和残留的雨林的时候,生活在雨林里的古猿也逐渐分化为地上的猿和树上的猿。
逃出雨林这个母体,来到草原上生活的古猿,从此地球进入到人类纪元。人类的这部创业史同时又是一部认知史。现在人类手中拿着的手机与我们的祖先当时拿着的石头,其实化学成分都是硅。只不过两者所承载的认知密度有天壤之别。
而这一切,都开始于一次意义重大、走出舒适区的行动,一场与迷恋舒适区的同类的别离。
理智只是“认知董事会”中的一员。理智的角色更像是一个“董事会秘书”,一个带有公关使命、习惯于见风使舵的发言人。人类的认知能力是人类最重要的资产,这份重要的资产既包括正资产,也包含负资产,它是需要妥善的治理和管理。
认知能力是一支有诸多兵种构成的队伍。每个兵种都有其在特定场景和限度的功能,若脱离,他们就会有副作用甚至危害。治理结构和管理不善,将直接导致认知能力的无序和动乱。有的“心中贼”要消除;有的要降服(驯服悍将)。
提升认知能力,本质上是完善认知的治理结构和管理体系,绝不是在知识和信息的单一维度上加量那么简单。
找到认知的牵引者。大自然,人类的生存的环境,连同环境中各种不期而至的“隐形玩家”,是人、人脑、人的认知能力真正的“炼金术士”。
谁造了船?是大海。是大海告诉你,这样的船、那样的船都不行,那些沉默海底的船就是证明。
比如说哥贝克力石阵1,人们为了敬拜并不存在的神祇建造它,建造的后果竟然是导致了人类的定居状态,继而引发农业革命。如果人类没有编造故事,编造出来也没有人相信这些故事,世界上也就没有或者少了很多真实的故事。
普鲁塔克说,人的心灵不是一个有待注满的器皿,而是一团有待点燃的火焰。
一个人真正的认知之旅与人类的认知之旅是一样的,不是囤积认知,制造认知,而是让认知发生。
注释:来自于百度百科。
考古专家证实,遗址于公元前12000年前建造。相比之下,英国的巨石阵建于公元前3000年,埃及的金字塔建于公元前2500年。哥贝克力遗址因此成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这类遗址之一。因此也导致了学术界关于重新界定人类定居的时间的探讨。哥贝克力遗址来自人类历史的一部分,记载了远古人类靠狩猎和采集为生的历史。
洞穴人何以建成如此宏伟的建筑?考古专家估计,在数十年建设期间,大批猎人可能偶尔聚集在这里,他们住在兽皮搭起的帐篷中,宰杀当地猎物充饥。在哥贝克力遗址周围发现的很多燧石箭头支持了这一推论,它们还支持该遗址的年代。石器时代的狩猎采集者们能建成类似哥贝克力巨石这样的巨型建筑的这一发现非常重要足以改变世界,因为它显示了在土耳其该地区古老的狩猎采集生活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先进得多。
再现伊甸园要建造哥贝克力庙之类的建筑,古人们必须万众团结。建筑物建成后,或许当初他们是因拜神而聚集这里。但是,后来,他们发现,常规的狩猎和采集无法养活那么多人。于是他们开始在山上耕种野草。信仰推动了人们从事耕种活动。这类理论重要的原因是从采集到耕种的转变最早发生在这片地区。安纳托利亚平原是农业的摇篮。世界上最早的家猪发现于60英里之外的恰约尼遗址。绵羊、牛和山羊也最早驯养于土耳其东部。全世界的麦种都来自单粒小麦--最早种植于哥贝克力附近的山上。而世界最原始的谷物如黑麦和燕麦也都开始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