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罗老师是在2009年,当时我正在考虑考研,在交大机动学院的网站上发现了罗老师的简介和照片:同济大学的本科,东京大学的硕士和博士,日本东北大学多年教职,我想读的那个方向的交大的研究所所长,再加上一张帅气逼人的学者面孔,让我感觉即便考上了,却没申请到他的学生都是亏了!于是立即写了一封邮件给他,简述了自己准备辞职考研的情况,也表明了希望可以在他指导下读研的意愿。不久即收到罗老师的回复,他当年也是辞职重新回到的学校,所以简单几句就让你觉得这是一个很谦和又有同理心的人,那封邮件也在那个阴雨连绵的成都的冬天给我带来了很多鼓励。
顺利通过初试后,在复试的间歇终于见到了罗老师本人,真人居然比照片帅气更多!之所以一直强调相貌,第一是因为罗老师是真的太帅了!我见他的时候罗老师就已经超过45岁,但看起来的相貌就像30多岁,以至于我们读书期间一直萦绕在师兄弟脑子里的一个问题是罗老师如何在高强度的工作下实现逆龄的?第二是在这个工业化的时代,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任何物件都很难再去和它的创造者取得联系,也很少能够有机会去了解那些巧妙的设计背后有多少的苦思。而一个不幸的观察是我所认识的那些能够称得上能工巧匠的人里,很少有人可以靠颜值吃饭。也可能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才能忍得住苦思背后的焦灼,质疑和自我否定,不断的推陈出新,而罗老师则是个例外。
后来如愿的在罗老师门下做了两年半的学生,期间还参与了罗老师的膝关节矫形器的早期设计过程。罗老师是一个很喜欢熬夜又非常执着于细节的人,所以那一阵子我们经常要在实验室里做到1-2点钟,一边听着罗老师手机里放出来的喜多郎,一边切割,打磨,讨论,推倒重来。从最开始的简单模型逐渐迭代到后来的复杂的设计,期间经过无数次的修改,而后来到了他们公司真正的产品定型,则又已经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你很难再能把最终产品和早期的设计产生任何联系,而这些都是罗老师亲自操刀一个细节一个细节的做出来的。
说完了罗老师这个人,再说说他新推出的产品——撑腰座。这是一个完全原创性的,没有参考任何其他同类产品的独立设计,而它的诞生则归因于罗老师自己本人就是一名腰间盘突出患者。他第一次被诊断出来的时候我们还在学校里,也记得当时每一次开车出行,他都会在汽车的靠背上压一瓶矿泉水撑住腰部,然后一边和我们打趣说这个办法真不错。而作为一个需要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矿泉水瓶也只是权宜之计,不可能随着坐姿随意调整位置,在尝试了几种不同类型的软性靠背及不同品牌的昂贵座椅之后,罗老师决定还是自己做一个问题终结者。
这件产品自从第一次听罗老师提起,到现在已经有5年了,罗老师慢慢悠悠的把它做到今天才终于推向市场。因为公司一直花的是罗老师自己的钱,所以这让我们这帮身边的人都跟着着急。我理解以罗老师这么一个高标准严要求的人,如果不能做到让他满意,那么即便公司关门他也不会发布的。而我深信,倘若一个产品的设计者本人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而这个产品又是基于自己最切实的需求而产生的,那么产品的精良和实用定然可以不言自明。在使用后我发现它真正做到了不管是前倾,正坐还是后仰都可以给腰部一个良好的支撑,使得使用者可以集中精力于工作本身,而不是时刻提醒和观察自己是否已经瘫在了座位上。
它之所以如此好用,是因为考虑到我们日常的椅背只有在使用者呈葛优躺的时候才能给可怜的腰部提供一些有限的支撑,而人类腰椎目前的进化形态是为了适应直立行走,而非长期久坐。对于需要伏案工作的大部分人来说,如果不是有意识的注意保持挺拔,时间久了整个人就会自然塌陷下去,最终造成腰间盘突出或者因为神经压迫而腰背痛。而在我们最终进化成坐姿动物之前,如何能够始终给腰部提供一个良好的支撑则是最理想而直接的解决方案。在这一点上,罗老师和他的撑腰座做到了。
它有着消费产品的精致外观,和医疗器械产品的严格要求。如果你也需要长期久坐,如果你也相信匠心和精作,那么这个撑腰座绝对值得一试,我保证你会爱上它,并且希望可以在每一个需要坐下的角落里摆放上它。它的巧妙支撑可以让你在整个工作过程中保持腰背挺拔,精神抖擞;它的坚固底座还可以在你想要发泄的时候成为一件上手的兵器,砸遍天下无敌手。
更多产品详情,请关注罗老师公司的微信公众号“关节减压”,关于产品和罗老师的相貌,你想知道的,都在那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