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参加小组读书会,我们共同学习《发展心理学》,我对一个词“复原力”特别有感觉,今天我就来总结一下书中对复原力的解释。
复原力指有效应对发展中逆境的能力。
作者开始举了一个例子。约翰和他的好朋友家里的例子。这两个人,都是同样住在一个街区里,十岁的时候,两个人都是经历了多年的家庭冲突和父母离异,,也经常是出入警察局,在中学的时候辍学了。但后来他们两个走了完全不一样的道路。30岁的时候,约翰是两个孩子的未婚爸爸,他进入了监狱,没有正式工作,还经常酗酒。而家里却不同,他重返回到了中学去学习。毕业后,又学了汽车机械学成为一个加油站和修车行的老板,后来结婚生子,努力赚钱养家,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那么他们童年的境遇如此相同,为什么走着走着就不一样了呢?这也是许多研究者关注的问题。
经过长期 研究并考察了儿童期生活压力与青少年期和成年期的能力及适应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有一些人避免了消极后果,而另一些人却出现了各种问题,在压力生活事件之下的保护因素有以下几个有四个:
1.个人特征。高智力或者是被社会看重的天赋是保护因素。这些因素增加儿童在学校和社区获得奖励的机会,因而抵消了家庭压力的影响,还有就是易养气质或善交际的儿童往往会乐观的看待生活,具有一种特殊的能力来适应。
2.温暖的父母关系。如果父母中至少有一个人与孩子关系密切,给孩子以关爱,适当的高期望监控孩子的活动,安排好家庭环境,这样的父母就能增强孩子的复原力。
3.家庭外的社会支持。有复原力的儿童的最稳定的资源是跟一个带孩子能力强、不是孩子父母的成人形成亲密的关系。比如说孩子的祖父母,或者是外祖父母,姑姨叔舅、老师等等,只要是和孩子形成了特殊的关系,都能促进孩子复原力的形成。
4.社会资源和机会。社会支持,比如说一所好学校、方便价廉的保健和社会服务、图书馆和游乐中心,这些对父母和儿童的身心健康都是有好处的。此外,有机会参加一些社会救助活动,帮助其他有困难的人群,可以帮助儿童、青少年克服逆境。参加这些活动的人也会在自尊责任心和为社会做贡献方面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