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前夫以及女儿一家三口去旅游的时候,现在想起来少之又少。不是没钱,也不是没时间,像是什么伤害了心境。
去黄山是我们一家三口仅有的两次出游中的一次。那年国家第一次放国庆长假,一共7天。前夫的科室人员决定一起去黄山旅游。我决定带着6岁的女儿一起跟去。
在三明的十一还跟夏天一样,不过我们还是带了长袖。但是那天到黄山脚下时,天气有点下雨,只是毛毛雨那种,但却冷得刺骨。很多人在山下兜售加绒的棉毛衣,我花了50元买了一套穿上,以抵御这突然而至的寒冷。
那次是跟旅游团去的,路线是从前山上山,后山下山。我们在前山坐缆车上山,等了足足有两个小时才坐到缆车。听团里来过黄山的人说,如果从前山慢慢走路上山的话,一路上有很多风景可看。如果是我我肯定更喜欢从前山慢慢走上山,毕竟缆车我在本市就可以坐得到,而黄山一路的风景是本市见不到的。但是既然跟团来,只能按团里规定的路线走。我后来有机会出去旅游的话就不再跟团走了。
不记的当时下缆车的地方是什么位置,只记得当时从缆车站出来走在一条普普通通石头铺成的山路上,这种山路在老家随处可见。雾厚重得覆盖了四周的一切,除脚下一小段路还清晰可见。导游使用麦克风的说话的声音都无法穿透浓雾,人说话的声音也被浓雾给笼罩住了。
导游说来黄山就是抬头看天低头看雾。我当时觉得很失望,心想出来旅游不如呆在家里看书。中学时读徐霞客的黄山游记,就已经被黄山美景深深吸引。而那次去黄山之前我又把徐霞客的黄山游记翻出来读一篇。走在上山的路上,我没有半点名不虚传的感觉。
我这个人满身都是缺点,这几年不断地反省自己,更觉得自己缺点多。尽管朋友姐妹们说我老把自己的缺点暴露给别人不好,但还是不懂的怎么掩饰。那次在黄山上我大概提到徐霞客,大概感叹黄山实景比徐霞客的日记里描写的有很大的差距。那次前夫就责备我“动不动说徐霞客,好像就你知道徐霞客。”我又这样无意中让他丢脸了。后来想想也是,同行的人也就我文化程度最低,而且还是下岗工人,别人都是在好单位上班的人,我提徐霞客就好像在鲁班门前弄大斧了。
二十年后的有一天,我和朋友老财聊天,我不记得是聊到什么让我想起黄山的事情。我说:
“我这个人,只要有半桶水就使命摇晃起来。”
“你何止只要半桶水就摇晃起来,你桶里没有水也摇晃。”
我想象着自己抱着一个空桶使命摇晃的样子:我也有头脑,我也有见识,我也有聪明的地方。
周围是冷冷的讥笑,我只好把桶倒扣在地上,人淡淡的坐在上面。我其实只想表达获得知识的体验的喜悦。而且我这个人今天获得新知识,明天又忘了,总想及时拿出来分享。我如果真的聪明博学,那还真不稀奇。我终于活到了接受自己现在这样子,不再期望别人的认可。
话题有点扯远,还是回到黄山旅游上来。我们从缆车站出来,往天都峰走去,那天好像全国出游的人都到黄山来,所有的路上都挤满了人,我们只能往上山的方向走,偶尔有个别的游客要往反方向走,像是在逆着巨浪游泳。
我们先到了迎客松边上,好像是在文殊院附近吧,记得不是很真切。那时的雾还是很浓,感觉前面就是深谷沟壑,但全给雾填满了,不知道有多深。
当年徐霞客是由前山慢慢的往上走,到天都峰一侧时,他享受了这样的过程:“向时云里诸峰,渐渐透出,亦渐渐落我杖第。”“下瞰峭壑阴森,枫松相间,五色纷披,灿若图绣。”这是徐霞客快到文殊院回头往下看的景象。我们那年是十一去的,黄山应该也有这样景象,只是当时一切都被雾给罩住了。
“时夫仆俱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既登峰头,一庵翼然,为文殊院,亦余昔年欲登未登者。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风,两峰秀色,俱可手擥。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
我到现在还是以为徐霞客黄山游记是最好的旅游攻略。只是徐霞客从山下上山到文殊院这段行程,我们那年都由缆车省略了。
我们正要从文殊院到天都峰去的时候,那时雾将要消散稀薄,而我女儿怎么也不肯往前了。我只好带着女儿往回走,绝胜美景就这样在我前面关上大门。
我带着女儿逆着人流艰难的往回走,几乎不能走,这时正好有位大哥也要往回走,他就在前面双臂奋力地拨着人群,嘴里喊着“让让。”我就这样跟在他后面走出来。
我就带着女儿在莲花峰下方一处空旷处等着旅游团。那时觉得去黄山这样地方玩带着五、六岁孩子实在不是明智之举。不过孩子已五六岁以上,不带孩子出来,又会觉得遗憾,这种遗憾就像一部电影里的台词所说:“若没有你,纵有良辰美景但与谁诉说。”但是带着小孩去又会像我那样到了黄山,又止步于山门之外。
我带着女儿在底下坐没一会儿,我看到前夫也从人群中挤出来了。他因为腿抽筋,不能往上走了。我心想早知他不能往上爬,就让他带孩子,我去了。其实那时我可以一个人去走,但是因为是跟团走,不想影响整个团旅游进程,我们就一直在下面等着。
那次我们是从黄山后山下山的,我直到第二天上午站在始信峰悬崖上,远眺奇峰秀石,烟雾缥缈,美如仙境。这时我才觉得亲眼所见的景象哪里能从读书中获得,这时我又觉得出游比读书好了。
我如果没有在始信峰这里对黄山的美领略一斑,我会自那以后对黄山不会又半点念想,我从阅读黄山游记以及浏览黄山的图片,就能获得满足。我会以为亲临其境所获得的美感不会超过我阅读文字和浏览图片所获得的美感。
当黄山的一个角落展示的美丽深深地震撼我的心灵的时候,我的内心为没有到窥探黄山其他景点的绝胜之处而感到遗憾。我前夫和我一样怀有遗憾,因为他脚抽筋了没去爬天都峰。后来他单位组织优秀员工去黄山旅游时,他又去了一次。我问他这一次应该玩的痛快了吧。他说黄山就要有雾的天气去看才美,大晴天去看,满眼都是裸露的石头,一点也不好看。也就是说他第二次去黄山所获得的美感依然没有超过第一次。
不过他说这一次下山倒是利索多了,不到两小时就走到山下了。那一次我们轮流背着孩子走几步,骗孩子自己走几步,他还顾轿夫抬了一段路。我觉得这黄山的山岭像是无限长,我会瘫倒在这山岭上,没办法走到山底。那时还好有对从沙县来的六十几岁左右的夫妻,跟我们在同一个旅游团。那大叔就一路帮我们抱着孩子,还健步如飞,我空手还追不上。那大叔说要不是我们孩子聪明,一看不到我们就不肯走,他早就到山下了。
我现在回想起那对老夫妻,才知道到了一定年龄,身手还比自己年轻许多的人还矫健,才是一笔最大的财富。
一路同行,总有些美好的记忆留下。又要继续往前走,更顾不上对他人怀抱怨恨了。留下的遗憾竟能炸出一段又一段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