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能用英语》读书笔记

注:此文有大量原文引用,但并无牟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通知本人下架。另禁止转载。


[格式]

原文摘录

我的批注

人人都能用英语

作者 李笑来

一 起点


1 语言的重要性

啄木鸟可以本能地采用最优算法获取食物——而一个MIT的数学博士面对同样的问题却不见得可以迅速解决;而啄木鸟的小脑袋在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情况下,是如何得到结果的呢?答案是:通过基因遗传

文字的出现,使人类与其他动物区分开来。文字的出现,使得人类的经验积累不再仅仅依赖基因遗传

对蛇(爬行动物)的恐惧”可能需要几百代才能通过记忆遗传变成“天生的知识”,但是,有了文字之后,一代之间,就有可能积累并获得千百年来积累的知识。现代人只需要通过小学、中学、大学总计差不多十五年左右的时间里,就有机会在学校里把哥白尼、伽利略、牛顿,或者达尔文、门捷列夫,甚至爱因斯坦等历史上的巨人们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囊括在自己的脑中。

2 为什么英语难学

① 母语的先入为主

第二语言学习显得更为困难的原因并不在于关键期论所说的“此后大脑不再可塑”,而实际上在于这是第二语言所使用的脑图要与已经形成强大势力的母语脑图竞争——当然越来越难

确实, 符合辩证法

② 不够自信

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并不一定保证真的能够学好;但是,反过来,如果相信自己不可能学好,那最终真的就不可能学好。所谓“自证预言”(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就是这样,总是在负面起作用。事实上,“语言习得关键期”之说四十多年来在全球造成了难以估计的恶果

③ 只“学”不“用”

这是大多数中国学生的现实

司机、医生、律师需要通过考试才能应用所需技能的重要原因在于这些技能的应用如若出现差错很有可能会对他人造成伤害——甚至可能是无法挽回的。但是, 英语这项技能的应用在大多数情况下很难对他人造成伤害。

既然“用”英语不会伤害任何人,既然不“用”就“学”不好,那莫不如从一开始就直接“用”

只有不断地“用”,才能真正地“学”,因为所有技能的习得,都要靠试错(Trial and Error)

④ 过度迷信"英语思维"

人类思考从来就不仅仅依赖语言。没有语言文字的时候,人类已经存活(至少)几百万年。

"英语思维”之类...因为根本不存在,所以肯定追求不到。

3 英语无用论的驳斥

有翻译软件, 学什么英语

可能是机械的──否则Google翻译早就该替代人工翻译了。翻译,实际上大部分工作内容是“再创作”。

母语才是最好的

自认为自己的母语是全天下最美的语言,是最为幼稚的想法.

如果有什么真正美丽或者更加美丽的话,是思想,而不是语言文字本身

4 英语有用

  • 1

某种意义上来说,学习一门外语最大的公用莫过于增加一个不一样的信息获得渠道。从这一点上来看,哑巴比聋子、瞎子强多了,而后两者之中,瞎子又远不如聋子。

  • 2

英语对我来说,不再是要“学”那么简单了,而是要用它获得自由,哪怕仅仅是精神上的自由

二 听力


1 怎么提高

至少要坚持六个月,我个人建议每天的输入时间不要低于四个小时——只要开始做

① 增加大规模听力

最有效的方法其实是零成本的——大幅度提高听觉输入量。

父母不会说英语没关系,只要在孩子活动的环境里不停地播放各种英语语音(童谣、小说、电视剧等等),并长期持续

不过,不能指望只听听录音看看电视,孩子就可以学会外语——刚刚已经说过,语音学习和语言学习是两回事儿。语言学习还需要很多其它方面的刺激和努力。对于成年人来说也一样,大幅度提高听觉输入量是为了迅速重建自己的语音过滤器。在此之后,想要获得进步,“听得懂”就非常重要了。因为只有听得懂才可以注意力集中,而注意力集中是一切学习的根本前提

② 一开始就听正常语速的材料

另外一个很多人没想到的事情是“循序渐进”不一定是好策略,至少在“重建语音过滤器”时不是好策略。应该从一开始就听正常语速的材料

很多人的学习之所以事倍功半,就是因为他们的做法与“语言自然习得方式"不同

③ 输入听力的来源\品质多样

所以,在大幅度提高自己的英语听觉输入量之时,要涉猎不同的音质、不同的音色、不同的音调,甚至不同的口音才对。这个意义上来看,广播剧要比课本录音强出不知道多少倍,因为有好多个人在说话,而非从头至尾只有一个“标准”声音。进而,我常常建议自己的学生不要把自己的输入材料只限制于“标准美音”或者“标准英音”;其实无所谓的,连颇具特色的“黑人英语”都可以听,甚至,越杂越好。我常常推荐的是 CNN的广播 ,里面有各种各样腔调的英语,真的可以大开“耳”界。

有一个小技巧,听英语音频的时候不要两只耳朵全都戴上耳机——只用一只耳朵戴耳机。因为自然语音输入和耳机输入是不一样的。在自然环境中,我们听到的语言语音从来都不是“单独”的——总是伴随着各种各样的背景声音。戴着耳机的时候却基本上就只有“纯粹的语音”了

(而且)只用一只耳朵戴耳机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可以经常换着耳朵听,不至于损伤耳朵。

三 口语表达


1 为什么难

① 本来就难

口语之所以难以习得,是因为它本身属于输出,所以,一定要比输入难度高很多。有效的输出,不仅需要有效的输入(输出依赖于输入),还需要有效的处理(思考)

② 因为成人的表达内容比小孩更难

你的问题也许不在于你不会说,而在于你没什么话可说。

因为没有任何一本口语书籍是针对你写的——它们都是针对大众写的

某种意义上,这可能更能解释为什么小孩子学外语显得比成年人容易。因为小孩子要说的话相对成年人少,并且相对成年人更少差异,也就是说,在少儿英语口语教材中所涉及的对话,可能更大程度上能够做到覆盖小孩子在真实世界里想说的话、要说的话,以及可能说出来的话。而成年人所需要表达的内容更为复杂,因此表达难度更高。成年人不像小孩子要说的话那样相对简单一些,他们无法做到“不假思索”地表达他们的感受尤其是那些“深思熟虑”的内容。

然而,口语差可能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也许不是因为你笨,恰恰相反,可能是因为你太聪明! 从某种角度来看,头脑简单的人更容易习得外语口语。因为他们的表达需求简单

他们没多大兴趣与对方讨论天气问题,或者对方来自于哪里,他们想跟对方探讨一下“当前人们所关注的全球变暖问题之中,有哪些问题是被大多数人所误解的”,或者“现在人民币汇率节节攀升对普通市民来说有哪些可能的风险”

2 怎么办

① 打造自己的口语书

准备一个笔记本,随身携带。每天花十分钟到半个小时,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用中文记录下来。坚持一段时间之后,每天再多花点时间把那些你要说的话用英文表达出来,并记录下来。

注意, 不用怕这是中文思维 , 因为英文思维 根本不存在 (上文说过)

我非常同意钟道隆先生的见解:“我发现我说不出没准备过的话

从具体做法上来看,收集这类“不直观对应”的方法很简单。最朴素的方法就是随身携带个小本子,随遇随记。花哨一点的话,就利用现在已经几位普遍的便携电子设备(管它是手机还是iPad之类的东西),随时进行记录。如果使用最多的设备是计算机(台式机或笔记本)的人来说,可能建一个专用的Excel表格是最方便的解决方案:表格只有两栏:中文、English,然后随时增补。

曾经一度,我很自卑。因为总是觉得自己使吃奶的劲却也不如别人随随便便做得好

直到今天,我自己也没做到可以用英语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出口成章,我想我也做不到。我依然是“只能说、只会说自己准备过的话”

后来我就养成了习惯,不再指望自己能够脱口而出,而是希望自己有备无患

四 口音


1 口音重要吗

英语也许是地球上口音最多的语言。

实际上,每一种语言所使用的语音都是有限的。瑞典语使用16个元音,英语使用8个元音,日语只使用5个元音;而中文使用6个元音——比日语多了一个,这也能从侧面解释为什么中国人学英语的语音要比日本人稍微容易一些

黄西讲着一口浓重中国口音的英语征服了美国的观众。

你可以先审视一下你自己,然后再看看身边有多少人平卷舌不分?多少人前鼻音后鼻音不分?

所以,作为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使用的人,完全不必因为自己的发音不标准、不好听、不清楚感到自卑,那其实是正常的、自然的、不可避免的。而语言使用,本质上以沟通为目的.

想像一下吧,联合国开会的时候,难道每个国家的发言人都用的是“标准英音”?或者“标准美音”?

作为英语使用者,也不要被英语老师所迷惑。作为老师,教育产品的一部分,他当然会强调“正确”、“准确”、“标准”——无论他们自己是否真的“正确”、“准确”、“标准”

很多语音教程尽管出发点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它们把各个发音的过程讲解的太细、太繁琐,乃至于过分复杂难以学会。事实上,先做到个大概大概就可以了

2 要学音标吗

① 怎么学

  • 1)一定要恶补音标;
  • 2)查单词一定要读音标,并且在自己的文本上做出相应的记号;

    目前大多数电子辞典或者计算机上的词典软件都是配有真人发音的。所以,查到一个单词的时候,就算不认识音标,也可以听得到那个单词的发音

  • 3)不要想当然地读单词。

最后一条格外重要

这一点上千万不要嫌麻烦,因为错误都是一点一点积累出来的,一旦错误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其可怕程度无法想象

具体: 对照着音标表,抄写每一个例词的音标,反复若干遍(最好7遍以上)。 抄下例词表,而后默写相应音标,而后检查(至少两遍)。 以后每查一个单词,都要把音标标记在原文边上。

3 要学拼读规则吗

有必要花时间学习英文的拼读规则。忽略拼读规则是绝大多数英语学习失败的人犯下的错误。他们宁可去学好像更有短效、或者感觉更加“高级”的“词根词缀”,也不去学最基本的,并且一生都用得到的拼读规则

而一旦习得拼音之后,我们识字的速度就会大大提高,

4 注意点

语速 - 不要快

听外语的时候,其实并不是“因为人家说得太快所以我才听不懂”,而是“因为我听不懂所以才觉得人家说得太快”。

很多人在讲英语,尤其是想讲“好”英语的时候(比如考试的时候,比如面试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快起来,不仅快,还快得过分,最后可能会快到老外都听不懂的地步。

具体:

由于每个长元音都被读成短元音,所以,中国学生在讲英文的时候动不动就在某些地方比老外快了“半拍”

元音该长的就要长,而双元音要尽量饱满

连读 - 不用学

连读可能是所有自然语流特征中最不重要的一个,道理也很简单,熟练了自然就连起来了,不熟练的时候非要连起来就格外地生硬。

停顿 - 引起重视

比连读更重要的是停顿

我们很不习惯在说一个英文单词的时候期间竟然还有停顿。但事实上,在英语母语使用者脑子里,一个单词确实是可以分开说出来的

英文与中文不一样的另外一个地方就是中文的基本单位是“字”,一个声母加上一个韵母,即,每个字都有且只有一个音节;英文的基本单位是“词”,

,比如,好莱坞电影里,就经常有人把“absolutely”说成“ab-fucking-solutely”或者“abso-fucking-lutely”

比如“especially”这个单词,我们在练习的时候不妨夸张一点。从有重音音节的位置开始把这个单词分成两部分:“es”|“pecially”。在读出“es”之后把嘴闭上(准备发“pe”这个音节)等上足足一秒钟,然后再用力发出刚刚准备好的“pe”以及紧跟着的“cially”。是不是感觉“pe”这个音节更清楚了呢?可以多拿几个单词练练,比如:un|fortunately、im|portant、under|stand、edu|cation,par|ticular,fi|nancial……

而这个停顿的存在,将使其后重音清楚地读出成为可能。

在读一个单词的时候内部都可能出现停顿,那更不消说读整个句子的时候了

无论是讲哪一种语言的人说话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根据句意使自己的声音不断地在轻重缓急之间变换。分不清楚停顿,就无法掌握节奏,而如果掌握不了节奏,一切都很难办。所以,最先需要养成的习惯是该停顿的地方就要停顿。跟读的时候,越是初学者就越觉得录音里的语速快,他们甚至体会不到人家在读长句子的时候也有换气的时候——不换气怎么说话么!

5 怎么提高

  • 反复跟读

朗读是语文教育的最古老、最普及、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训练方式 。

刚开始可以录音放一句,自己跟几遍,细心纠正自己的前提是大声朗读。熟悉了之后再录音放一句就跟一句

再熟悉一点之后就“异步”朗读。所谓的异步朗读,就是“慢一拍跟读”。听到录音说了一个词之后我们再开始,嘴里重复的是录音里刚刚说完的那个词,而耳朵里同时听到的是自己的声音和录音里所说的下一个词,然后循环往复,在录音说完一句话的时候,我们再说一个词也就正好结束。这种训练可以很微妙地提高我们的英语瞬间记忆力。再熟悉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可以“同步”朗读了。

读了一星期,朗读了几十遍(期间还有细微的模仿纠正,所以其实是百十来遍),只要再划上几分钟就可以做到把该文章一字不差地背下来。

  • 录音矫正

发错音的人听不出来自己的发音是错的,但是同样的错误别人说出来他瞬间就能判断出来。

6 补充

自然语流中的强读与弱读现象

待看原书

精雕细琢/t/、/d/和/s/

待看原书

五 朗读


1 好处

朗读训练既简单又有效,并且可以解决很多许多人花很多钱去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解决不了的问题。

① 可以快速下来

可我已经成了“英语课代表”。每天早上要站在全班同学面前领读课文,

很快我就发现领读三五遍之后,我就基本上能把课文背下来

朗读训练会不知不觉地提高我们的语言文字记忆力

补充: 背的前提是理解
同一文章反复朗读很多遍,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把它背下来。这是因为“读书千遍其义自现”——理解了之后就很容易记忆


我在面试英文教师的时候,基本上只要求他们做一件事:随便背诵一段曾经熟读的篇章。换你是我,很快就会发现这么简单的一个要求会迅速地过滤掉大多数应聘者 ——大多数人竟然背不出任何100词以上的篇章。这一点基本的英文记忆能力都没有,怎么可能自如地运用英文呢?

托福考试包括听说读写四个部分,无论是哪一个部分,都需要考试拥有足够的英语记忆能力才能够获得高分。很多人托福听力考试成绩差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听懂”,而是因为他们“其实听懂了,但等听到题目的时候,已经想不起来刚才听懂的内容了”.

语感

此后的许多年里,英语课上我从来都没有认真听讲过,考试成绩却也从来没有差过。做选择题的时候,只是觉得哪一个选项填进去“顺嘴”就选哪个,正确率奇高无比,几乎从不出错。

母语使用者知道关于自己母语的很多自己并不知道自己知道的知识——往往被不知所以然的人称之为“母语直觉

那种我们的英语老师常常闪烁其词的“语感”就自然而然地养成了。

补充: 语感的解释
绝大多数中国人其实无法详细地解释出“编”和“织”这两个汉字的异同之处。某一个层面上,这两个字的意思是如此相同,乃至于拼起来“编织”还是那个意思。可是这两个字的用法上并不完全相同。我们可以说某个女孩子“她编毛衣”,也可以说“她织毛衣”;我们可能说某个男孩子“他编故事”,但是我们却绝对不会说“ 他织故事”!——换言之,哪怕做不到详细地解释出“编”和“织”这两个字的异同之处,但是却绝对不会用错。合理的解释是,母语使用者在过去曾经遇到过大量的“编毛衣”、“织毛衣”、“编故事”之类的组合,但是却从未遇到过“织故事”的组合,于是潜意识里就不存在这个“模式”

③ 促进理解

朗读训练是提高文字理解能力的最有效方式

之所以朗读是提高“理解能力”的最基本方法,是因为当一个人可以流利地朗读一个句子的时候,即意味着说他正在完成对这个句子的“拆解”与“重组”的过程——这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朗读训练会提高一个人的语言文字模式识别能力。

事实上,大多数人很难做到用母语流畅朗读任何句子

只有少数人(应该是极少数)能够做到在不作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流畅地朗读《读书》杂志里的任意句子——因为这种杂志所传递的才是真正需要智力才能理解的知识。

补充: (反过来)一个人的文字记忆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他的文字理解能力。

④ 促进听力

大量的朗读训练,可以使学生不必专门练习“听力”

其实道理很简单,只要说得出,就能听得懂

⑤ 促进表达

朗读训练会提高一个人的表达能力,

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六 读


中国古人说 “书中自有颜如玉”,外国人说“Reading is better than sex”

1 为什么读不好

① 母语读的就不好

阅读母语的时候不注重上下文联系的人,阅读外语的时候往往更无暇顾及上下文联系

我常常建议我的学生,每天都要留出一定的时间(比如一两个小时)阅读好的中文文章。

2 精读

误区

① 小孩子才精读 成年人只泛读

要命的是,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已经不再需要“精读”——那是中小学生被逼才愿意做的事情 ——“泛读”才是配得上自己年龄的活动…

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地走到最后一个环节的人所掌握的“泛读”能力,和大多数人以为的“泛读”其实有着天壤之别。前者尽管在“泛泛而读”,却拥有足够能力“不漏过任何重要信息”,并且常常还可以做到“在字里行间读到言外之意”;后者是真的“泛泛而已”,从未获得过完整的信息,在千疮百孔的零碎信息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特有幻觉(且不自知

② 精读不如速读

市面上各种各样关于“快速阅读”的神话,其实都非常不靠谱。我不相信那种靠改变眼球运动方式提高阅读速度的理论,因为速度的瓶颈根本就不在于“输入方式”,而在于“理解能力”

各种快速阅读理论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它们假定所有的文字都是格式化的——事实上这绝对不可能。只有格式化的数据才能批处理,这是每一个程序员都懂的道理。可问题在于,知识不可能是格式化的,有的简单,有的复杂,

积累阅读量是提高阅读理解速度唯一方法。

七 写


1 翻译

很多人读不懂一个句子的时候,提问的方法是:“这句话(应该)怎么翻译啊?”

首先,翻译并不是大多数人学习外语的目的。大多数人学习外语的目的是使用外语,而“翻译”,只不过是外语的众多用处之一而已。

其实,对英语学习者(将来的英语使用者)更为重要的是“理解”,而非“翻译。就算是有时需要翻译才能理解,那么需要的往往更多是“意译”,而非“直译

(因为)任意两种语言之间(并不仅限于英文和中文之间),不大可能处处都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

所以,当遇到一个不能理解的句子之时,最正确的提问方法可能是这样:“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呢?”或者“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所以,我建议,向别人提问的时候,为了能够得到有效的回复,请尽量回避“翻译”这个词。

2 写作

为什么作文差

① 缺少练习

作文老师所讲授的又基本上都是名副其实的“陈词滥调”(万能模板、豪华句型、高级词汇……)。为什么学生不写作文呢?因为作文确实很难写。事实上,大多数人在学校里连母语作文都是尽量回避的。为什么写作文那么难呢?因为写作能力更依赖于实践,没练过怎么可能提高?那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不练呢?懒呗

② 母语写作本来就差

我在长期讲授TOEFL作文的过程中,最常观察到的现象是,很多学生写不出作文根本不是英文问题——因为事实上,那些作文题目尽管貌似简单,但是实际上很可能就算让他们用中文写也不一定写得出来。更多的时候,他们不是不会写英文,而是干脆没什么东西可写,哪怕让他们用中文也一样没什么东西可写。

一位在使用母语时经常斟词酌句的人,对各类同近义词之间的微妙差异就相对那些没有经验的人可能更加敏感。

③ 依赖母语

很多人觉得英文写作困难,可实际上,那困难是自己给自己设置的,因为他们在表达思想的时候,不小心依赖了太多母语的修辞

提高方法

批改

希望自己的作文有个老外来批改,这对中国境内99.99%的英语学习者来说是不现实

那么可以:

  • 1 自己给自己改作文

自己给自己批改作文,有个很重要的诀窍:不要写完马上改,而是隔天再修改

  • 2 帮别人改作文

“我自己都不会呢,哪儿有能力帮别人改啊?”这不是问题,你试试就知道了,挑错比写文章容易多

(而且) 批改者往往比被批改者收获更多


批改中遇到的常见错误:

单词拼写错误:未按照单词的正确拼写方式书写单词,但不包括由于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差异所带来的单词拼写差异。 

名词单复数形式错误:错误地使用了名词的数,包括:使用了不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使用了集合名词的“复数”形式,在应该使用复数的地方使用了单数名词(或反之)等。 

单数可数名词未受限定:句子中出现的单数可数名词之前没有使用限定词,包括冠词、不定代词、指示代词、名词或代词所有格、数词与某些形容词性的物主代词。

词性错误:在选择词汇的过程中忽略了英文词性的特性,仅按照含义来使用词汇,从而发生了词性使用错误的现象。 

修饰关系错误:违反了词汇修饰的规则,采用了不恰当的修饰关系。包括用* 形容词修饰动词、形容词修饰形容词,副词修饰名词等。 

搭配错误:句子中出现了不合适的词汇修饰、限制、说明现象,或者错误地使用了固有的词汇搭配形式。 

词序错误:未使用正确的、符合习惯的表述语序来对内容进行陈述。其中包括修饰词顺序错误,该倒装时没有倒装等。 

非谓语动词使用错误:错误地使用了现在分词、过去分词、或动词的不定式。其中包括: 

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误用:作者没有保证逻辑主语与分词的一致性,即当逻辑主语发出动作时使用了过去分词,而在承受动作或状态时使用了现在分词。 

不定式与动名词误用:动名词表达的是“状态,性质,心境,抽象,经常性,已发生的”;不定式表达的是“目的,结果,原因,具体,一次性,将发生的”。 

介词误用:错误地使用了介词。 

连词误用:错误地使用了连词。 

关系代词误用:在定语从句中错误地使用了关系代词。 

冠词误用:没有分清楚定冠词和不定冠词的区别,或对两个不定冠词的用法不清楚而错误的使用了冠词。 

代词误用或指代不明:作者使用的代词的数或者性与名词不匹配,或者读者无法直接判断作者使用的代词所指代的对象。 

句子不完整:句子中某成分,尤其是构成句子的主干成分残缺。 

主谓不一致: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在”数”上不满足一致关系。 

违反主句专一原则:当一个句子由多个分句组成非简单句时,作者没有确保有且仅有一个主句,即所有从句必须有连词、关系代词或者分号等引导或隔离,但必须保证有唯一的主句。犯此类错误的句子叫做”流水句(run-on sentences)”或”逗号拼凑句(comma splice)”。 

比较句错误:包括作者在比较句中的比较主体不一致,即在一个比较句中,作者所引入的两个比较对象不具备同样的本质和属性,即”不可比”,或比较级使用错误等。 
并列主体不一致:在并列成分中,作者没有做到并列双方在结构、功能、性质方面完全对等。 

时态错误:句子谓语动词所使用的时态与句子所在的上下文环境不一致。 

语态错误:句子谓语动词所使用的语态(主动/被动)与主语不一致。 

语气错误:句子没有根据上下文采用正确的实语气或虚拟语气。

事实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绝大多数中国学生所犯的错误大部分是两种错误,单复数问题,以及时态问题

② (先)模仿, 而不是创新

每个文化中的每个人在这方面都一样——终其一生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在复述别人说过的话。首先语言文字很难纯粹“原创”,其次绝大多数情况下确实也没有 必要“独一无二”。更为重要的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的目标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为了从事诗人、小说家之类的职业,而是希望多掌握一门用来承载信息沟通交流的工 具——这种情况下“复述”几乎占据了第二语言应用的全部

③ 练习转述

大多数人事实上缺乏足够的转述能力(新TOEFL考试中很重视这种能力的测评),于是,我们身边只有少数人能做到读过一本书或者看过一个电影之后有声有色地讲述给他人

八 词典


1 什么时候用

假设我们遇到一个20各词构成的句子,其中有1个生词。这个时候,我们应当去查词典,而不是乱猜——尽管有时会猜中。假设我们在字典里查到之后发现这个单词有3个意思,那我们所面临的任务是怎样的呢?——我们要把已知的19个单词构成的含义弄明白,然后才能确定“究竟那生词的3个意思究竟哪一个放到句子里才是恰当准确的?”当然,更多的时候,我们运气没那么好。比如,这个句子里有2个单词不认识,于是我们去查词典,发现第一个单词有3个意思,而第二个单词有7个意思,那即意味着说,我们要在21种可能性中选且只能选择1种(能够使当前句子句意通畅的)组合。

望文生义最大的阅读理解障碍. 望文生义的根源第一个是懒,第二个是自以为是,第三个是既懒又自以为是而产生、又恰恰因为既懒又自以为是而难以克服的自我局限。

这不就是“阅读理解”过程么?有什么比频繁参与阅读理解过程更有助于锻炼自己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呢?有的时候我非常奇怪为什么那么多(好像至少超过 90%)的人放着最有效却无成本的学习方法(朗读、查词典)不用,一次又一次地浪费大块的时间和大把的金钱却又义无反顾地再去报另外一个所谓的培训班呢

可以很好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其实,词典不用一辈子每天都要查的——查着查着就不用再查了,因为绝大多数已经搞定了。小的时候大家都背着《新华字典》上过学吧?当然,再后来是《现代汉语大词典》——没有谁到了初中以后还得必须天天背着它们吧?英文词典也一样,早晚有一天把它扔到书架上。只不过是最近一段时间(两三年?)需要它随时在手边而已。

2 什么词典好

  • 1

Merriam-Webster的权威性,基本上不容置疑——事实上,权威的词典很多,并且都同样权威,比如,牛津的、剑桥的、甚至微软的也都很权

Merriam-Webster电子版的“真人发音”,是我个人认为目前可以找到的所有电子版词典中制作最为精良的——发音最清晰(准确当然不用提),音量最稳定

  • 2
    柯林斯(Collins)英语词典是英语学习者必备的一部词典。
    注意:我所推荐使用的是这部词典电子版的第三版,而非最新的第五版。

  • 3

尽管《金山词霸》从来都不是令人满意的产品,但确实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其中最受用的是它的“词组自动识别”

这个过时了

3 常见问题

英汉词典和英英词典

对一个第二语言习得者来说,很可能一辈子都不用抛弃英汉词典。

例如:

  • ticket : a document that serves as a certificate, license, or permit
  • ticket: 票

不仅后者理解更快,记忆也会更快,总之这么做更有效率,又何必非要放弃更有效率的方式

(但英英词典也有优势):

确实,有些时候我们仅看中文解释无法确定那个单词的确切含义,比如说“different”、“diverse”、“divergent”、“distinct”、“various”都是“不同”的意思,

因为词汇与词汇之间的重要差异实际上就表现为搭配的不同

4 不要迷信词典

另外,还要提醒学生不要过分迷信词典。任何语言的词典编纂,某种意义上来看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因为很多词其实根本不可能用其它词去解释清楚。 举一个反过来证明的例子。《现代汉语大词典》中对“清秀”这个词的解释是这样的:“美丽而不俗气”。作为母语使用者,你觉得这样的解释能够让一个学中文的美国人(他听从了中文老师的建议,说“为了学好中文,一定要使用汉汉词典,而不能使用汉英词典……”)理解么?如果我们遇到一个老外搞不清楚“清秀”是什么意思,我们往往并不是让他去查词典,而是使用“例证法”向他说明:“对了,那谁谁就挺清秀的……”。

而随着阅读的广度和深度的增加,我们终究会遇到那些用词不但考究,还追求用法新颖的作者。读他们的文字,仅靠词典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说,想单纯靠“使用英英词典”而提高水平的想法其实非常幼稚。

5 扩展: 百科

比词汇量更重要的是概念量

总有一天,学生会发现“词汇量”实在是最为初级的东西。读文章读不懂的时候,其实更大的障碍是“概念量

例如:

遇到弄不明白 “爱情”与“婚姻” 不是一回事儿的异性,最好敬而远之,否则痛苦的一生“就在不远处等着你”……

遇到搞不清“政府”与“国家”之间区别的人,轻易不要与之沟通,否则你可能会因此发现麻烦不断祸患无穷……

所以,我常常告诫学生应该经常查询百科

什么百科好

我推荐给学生使用的只有一个,就是 Wikipedia

经常有人对维基百科的权威性抱有顾虑;实际上,2005年的时候,全球最权威的科学期刊《自然》杂志把Wikipedia与《大不列颠百科》的内容精心了一番测试对比,考察了上百个指标,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双方内容的准确度旗鼓相当;在某些方面Wikipedia甚至更胜一筹。

九 语法


1 为什么大家讨厌语法

没文化的人才讨厌语法

连语法都不过关,又如何清楚表达?而那些有思想的人用语言表达他们的思想之时,阅读者语法不过关,理解上就必然南辕北辙。

可为什么这么重要的东西竟然招来大多数人的厌烦甚至憎恨呢?也许是因为语法学习很难看到直接受益。人们大多不喜欢不直接的东西。根源又在于人天生短视。这并不丢人,因为这是基因决定的:the evolutionary costs and benefits of innovations work like the economics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2 误区

① 去英语角直接练习不就行了

顺带说,这也是我为什么极力反对学生跑到所谓的“英语角”去“学英语”的根本原因。因为在英语角里,大多数人所说的并不是真正正确的英文,而更可能是“原创英文”。一方面身边的人都在说不正确的句子,另外一方面自己又坚决不学语法,不是找死是什么?有人孤独求败,英语角里可好,是集体自杀——竟然还都以为在联欢……

② 以为母语好也没学语法啊 英语为什么要学

很多人认为自己“没学过语法不也一样可以熟练使用母语么?”,实际上主要是因为他们不由自主地高估了自己

大多数人的母语语法实际上并不及格,只不过他们已经从学校毕业,就因此认为自己已经“过关”了。

人们特别容易高估自己,绝大多数成年人对自己的母语水平过度自信。他们以为自己的母语水平很高,却忘了另外一个事实:很可能他们的母语水平仅仅处在对母语使用者来说只不过是够格的级别上。只不过,大多数成年人从学校毕业之后(按照我们的教育体系教学内容设置来看,更可能是高中毕业之后)不再被强制参加各种语文考试,不再有机会因考试成绩差而自卑,于是自然而然地认为自己的语文水准已经“相当高”——“总比中学生强吧?”他们这样想,可事实上还真的不见得。多少本科毕业生(甚至包括相当部分的研究生、博士)走入社会之后,竟然写不出一份像样的租房合同,或者竟然不能够完全读懂自己所签写的雇佣协议。很多人听人讲话、读人文章之后常常断章取义,其实并非出自故意,只不过是文字理解水平太差乃至于经常“听不到”、“看不到”一些重要内容而已。不妨想像一下,绝大多数人(这个比例绝对会超过99%)无论多么认真地写一篇文稿,无论自己反复修改过多少次,能够正式出版之前,拿到编辑手里之后“一字都不需改动”的可能性几乎是零——更可能的存在着一些有意无意的错别字、或隐蔽或明显的语法错误、自以为是的表达等等,往往需要另外一个人反复推敲才行。很多人忽视母语的修炼,像鸵鸟遇到危险时只顾着把头埋起来一样一头扎到英语学习中去,其实不见得是有意而为之,更深层次的原因很可能仅仅是对自己母语水平的错误估计。

另外一方面,他们在高估了自己的同时,又降低了标准。他们一不小心就把“熟练使用母语”自动降低到“能够用母语熟练地进行日常交流”的水平上——菜市场上的流利与熟练和正式场合中的流利与熟练根本不是一回事。一旦想写文章给别人读、或者当众讲话给很多人听的时候,大多数人就会瞬间体会到自己的语法有多么糟糕,进而迅速放弃,而后开始对讲演、写文章产生抗拒情绪。

绝大多数人把自己的糟糕表现归咎于诸如心理素质不好、发挥太差、准备不充分之类听起来相对“冠冕堂皇”得多的理由,而回避自己在两个最重要的方面彻底不及格的事实:语法和思维能力

③ 语法没有技术含量

学好语法显然要比学好初等数学难出许多

英语语法(事实上所有语言的语法都如此)则很复杂。语法里面很少有公理、定理,更多的是带有众多例外的“规则”

任何自然语言的语法总是由许多的充满例外的规则构成
要了解语法的本质。本质上来看,语法并不是“规定你应该怎么说”,而是“尽量”“系统地”解释“人们为什么普遍这么说”。
不要对语法规则感到不耐烦。恰恰是这种不耐烦使得很多人失去了原本可以掌握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仅凭直觉就知道大多“理科生”的所谓优越感是自以为是的幻觉而已。到了微积分和概率统计,数学才真正妙趣横生。因为这个时候,数学已经开始处理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生活的关键本质就在于其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数学也好,英语也罢(或者说任何其他一种语言),其实各自都是描述这个世界的众多方式之一。初等数学(例如算术、代数、几何等等)只是被用来描述这个世界的某一部分,而语言则担负着“尽量描述整个世界”的任务,所以显然要比初等数学复杂得多,并且无法做到“完美”或者“相对完美”。

3 怎么学

怎么用语法书

① 总原则

反复通读至少一本语法书

拿来一本语法书,应该先把它想象成地图。你见过谁买来一张地图之后闷头坐在那里把那地图的每一个角落都看上一遍之后直接把那地图背下来?

拿来一张地图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个大概

语法书基本上都是查着查着看完并谙熟于心的,就好像地图也是查着查着就不用再查了一样。地图上总是有一些地方我们一辈子都不需要去,而语法点之中也有一些人们一辈子都可能用不到。把最常用的语法知识经过反复查阅应用牢记于心,剩下的,需要的时候拿出语法书查得到就好了。

② 具体用法

查语法书就这么简单:

  • 锁定功能词,
  • 检索索引,
  • 逐一翻阅相应内容,看看能否找到合适的解答。

如果一本语法书中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那就再换一本语法书

具体怎么学语法

① 积累

This is a table.”或者“That’s a book.”之类的句子,不仅容易理解,并且容易运用。其实只不过是因为它们的结构与逻辑与我们的母语几乎一一对应。

然而,句子结构、表达方法在两种语言之间也有很多并非一一对应的情况,尽管数量上是少数,却给语言的熟练运用带来很多的麻烦。比如,“请问,这个座位有人么?”对应的不是“Please ask, is there anyone at this seat?”,而是“Excuse me, is this seat taken

于是,我就拿出我的惯用伎俩:

把这个于我来讲“非一一对应”的句子做个标记...把它摘抄到笔记本上

② 模板与造句

再想想这个句子能否当作替换练习模板——即,看看我能不能把这个句子变成这样一个“填空”句型:
The impact that _ have/has had on _ , is undeniable.

之后,我就可以不停地用这个“模板”造句了

③ 有时可以不求甚解

造上几个句子之后,这种表达法就已经牢牢刻在我的脑子里,可以不加思索地运用了(其实,所谓“地道”也不过就是应该这样学的吧?)。而不再用考虑 “我究竟应该用从句呢?还是要用介词结构?”或者“我究竟是不是应该使用现在完成时呢?”之类必须用各种语法概念才能理顺的问题。

而且,有些概念就算搞不清,其实也无所谓。例如“独立主格结构”这个概念,不了解又怎么样呢?只要遇到那样的句子之时能够正确理解其意(因为做过好几遍那么多例句的替换练习)不就可以了么?

十 背单词


1 误区

一不小心就把“背单词”当作英语学习的全部,这是中国学生学英语最常见的缪误。背单词并不等同于学英语,它原本只应该是英语学习的一小部分内容而已。

如果我们把每个单词比喻成一块的砖头,而把一篇文章比喻成一栋的房子的话,那么就很容易明白文章并不只由词汇构成——除了砖头之外,还要有很多其他材料,最容易想到的起码还有钢筋和水泥。

2 方法

其实,各种各样背单词的“神技”几乎都没有多大用处。最好的、最有效的是最朴素的方法:通过大量阅读积累词汇通过频繁使用消化词汇——这也是不二法门

注意:

很多中国学生醉心于背单词(其实,背单词是英语学习过程中最为简单的一件事情——尽管大多数人不这么认为),可是他们之中的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背单词感觉那么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们的母语词汇量就不足够大

十一 最后


1 误区

听说读写的顺序

母语习得过程中,我们是先会“听”,之后才会“说”,听说都已经很熟练了才开始“读”,而“写” 是最后习得的。由于“写”本质上最需要思考能力(另外一个更加难以学会使用的东西),所以事实上,很多人(比例可能高得惊人)致死都没有真正学会“写” ——他们顶多“识字”而已。

而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不仅这种自然的顺序被打乱了...

太功利

他们看到的只不过是“英语好的话薪水高,机会多……”而已。要不然他们怎么会对越南语、缅甸语不感兴趣?

肤浅的实用主义者对英语的兴趣,就好像是一个不懂工程的人对工具的兴趣一样无聊

2 学习英语的叮嘱

  • 用心

做人可以不老实,学习不老实就非常不划算

  • 坚持

实际情况是,只要坚持6个月,就肯定渐入佳境。

大多数人学英语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中最严重却又最隐蔽的可能是这个:大多数人对短期收益要求太高,对长期收益要求太低。

英语学习这件事上,速成是不可能的。

这么看来,语言学习要比健身难多了。

  • 多用
    学得太久,用得太少

甚至语言应用的各个方面(听、说、读、写)都是如此。我个人的经历来就是很好的例子。我是朝鲜族。小学二年级之前,我读的是全韩语授课的学校,那时候,尽管我能同时说汉语和韩语两种语言,但显然韩语的读与写要强过汉语的读与写,而听与说的能力在两种语言上很难看出太大差异。后来转学到全汉语授课的学校,没多久情况就逆转了过来,汉语的读写能力远远强过韩语的读写能力。原因很简单,用汉语读写的东西远远超过韩语读写。在全汉语授课的环境中不到两年的时间,由于长时间不说韩语,我甚至出现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韩语“失语”现象——尽管依然能够听懂韩语,但就是说不出来(这种现象在双语使用地区往往非常普遍)。直到初中的时候全家随父母调动工作搬迁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之后,由于必须说韩语的场合多了起来,几个月之内开始慢慢恢复,直至可以像过去一样流利地说韩语。许多年后在新东方教书七年,由于工作的需要,几乎每天都在长时间大量阅读英文资料。三五年下来,可以明显感到的是英文阅读能力开始慢慢超过中文阅读能力,但是说与写的能力还是英文远不如中文,道理也很明显,就是各方面的使用量各不相同而已。在离开新东方之前的几年里,教授的是作文,每天讲啊讲的同时也在写啊写,英文写作能力渐渐超过中文写作能力。而最近几年,每天都在写博客,能够清楚地感觉到中文写作能力在不断提高(每天都在进步所带来的感觉往往并不是沾沾自喜而是暗暗自卑——因为每天都在进步很可能说明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之前实在是太差了),再次超过英文写作能力。现在,我的英文阅读能力最好,中文听说写能力次之,韩文的听说读写相对最差——最差的是韩文的写作能力,几乎二十多年没有用韩文写过东西了……一个人语言使用能力的“用进废退”有多么明显,由我的个人经历可窥见一斑

很多中国学生来讲,其实学了这么多年英语,倒也不是从来都没用过,只不过,用在一个比较荒谬、离语言的真正应用八杆子打不着的一样东西上——考试。原本世上从来就不曾存在过任何一个真正“公平、合理、准确”的考试,所有的考试都有一定程度的荒谬成分存在。而国内的英语考试更是如此——这事实几近于公理,谁都知道,乃至于无需进一步证明。

  • 早点用 不要怕

人们常常假定所谓的技能都必须熟练到一定程度才可以安全应用

别再把自己扮成“初学者”了,那不应该是你。 初中英语课本学完之后,你就已经是“英语使用者”了,你早就可以像母语使用者一样,边用边学,边学边用,用到享受还接着用

  • 也要提高母语能力

一个人的外语能力往往受限于自己的母语能力。第二语言学得再好,也很难比母语更好。

  • 沉浸式

所谓“浸泡式学习”,就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里,强迫学生只使用第二语言,禁止使用母语,进而刺激大脑加速构建新的脑图。风靡全球的罗赛塔石碑语言学习软体( Rosetta Stone )就是基于这个原理开发出来的。

潜移默化的教育最有效。

  • 父母陪孩子一起学

对于那些希望自己孩子学好英文自己却一点都不懂的父母来说,倒是有个实用的建议:为了让孩子自然而然地学,父母就应该跟孩子一起学──我的意思是 “真学”,而不是做做样子。

3 补充

我们的思考能力受到自身经历的局限,与此同时,我们未来的经历某种意义上取决于我们今天的思考能力。于是,我们往往一不小心就掉到死循环之中。不夸张地讲,绝大多数人的所谓“悲惨命运”其实就是这么造成的。

除非有外来者带来其它领域的知识与经验,任何一个领域都不可能大幅度进步。

很多的时候,人傻是被教出来的。教育这东西,从来都是在失败中发挥作用──所以成功必然是偶然。教育的古怪之处在于,如果把学生当做天才去教育,学生几乎注定不会成为天才,因为天才是靠自学的;但是,如果把学生当做弱智去教育,那学生肯定会变成弱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294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93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79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95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718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906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53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97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50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70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11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88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18评论 3 31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9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23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61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95评论 2 35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