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影响最大的两种心态——索达吉堪布开示生活和修行都成功的窍诀
任何一个修行的前面都需要发一个大慈大悲的菩提心,不管做什么善事,这种心都是不可缺少的;
在世俗人的眼里发心也就是动机,这个动机它有三个重要的因素。第一个因素叫作“激励”,也就是做任何一件事情,刚开始有一种鼓励自己的、很有热情的心态;第二种因素我们称之为“毅力”,也就是在成办事情的过程当中,有一种克服困难的、坚定的意志;第三个因素叫作“专注”,就是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孜孜不倦地去成办整个过程。
发心,或者说是动机,从本体上分有三种差别。一个是不善的发心,一个是无记的发心,还有一个叫作善妙的发心
【不善的发心】
我们做任何修行,首先不能杂有不善的心——贪心、嗔心、痴心等等,如果杂有这种心的话,那么这个修行是不会成功的。
不仅是修行上,发心或者动机上有一个不善的意念,实际上都会对个人、对社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危害。在座的各位都知道吧,前一段时间发生在日本的“毒点滴”事件。如果这样的心态用在我们的修行当中,那这个动机叫不善,也称为不善的修行。
【无记的发心】
第二个是无记的心态,就是没有一个主动的或者善或者恶的心,是一种平庸的状态,也就是一种盲目的心态。现在很多消费者也是这样的,别人买什么东西,我也跟着买,人云亦云,这叫作“羊群效应”。从修行上讲,成办不了修行真正的结果;从世间上讲,这种心态完全是一种盲目,所以我们也要放弃它。
【善妙发心】
第三个就是善心,善心也有下中上。我们佛教里面讲: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所谓的下士道,就是自己为了获得名声、健康、财富,或者是暂时的一些利益而修行
(下士道)最主要的是什么呢?就是修行的时候不要一直在意自己所谓的荣华富贵。
(中士道)第二个是中士道,就是修行为了自己从三界轮回当中获得解脱,也就是佛教里面讲的声闻缘觉,暂时自己得到涅槃的境界,最终来讲并不究竟。舍利弗,他刚开始是学习大乘佛教的,后来退失信心学小乘,但最终又转回大乘来。这个非常精彩的故事在《妙法莲华经》当中有。
(上士道)第三个是最好的,是我们大家都应该接受的,叫上士道,也就是最高尚的发菩提心、利益一切众生的心态,这个非常重要。
在座的很多人应该学过大乘佛教,那么大乘佛教的利他心,做任何一个善事之前——包括放生、讲经说法,或者自己念经、修行,甚至去朝拜神山等等,前面应该有一个这样的心“我要利益天下无边的一切众生”,做这样一个心里的规划,这看起来非常简单,但实际上它是最有意义、最有影响力的一种心态
{总结}
从心理学层面分析,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影响最大的两种心态,一个是希望,一个是恐惧。
我们的“心”是可以逐渐逐渐扩大的,扩大之后,身上和心理的一些负面成分都可以消除。所以利他心,也就是菩提心从心理学上讲,它有非常正面的作用,对个人来讲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是像妙药一般的心态
相反刚才说的绝望,或者说恐惧的话,本来你可以成办的事情,因为自己有恐惧的心态或者是绝望,最后“心”就慢慢慢慢萎缩,然后本来可以成办的一些事情,包括你的健康、包括很多在你的能力范围内可以成办的事情,反而不能成功。因此,从心理学的层面来讲,我们自己要有自信,同时还要想帮助别人,这样的话,对我们自己以及他人带来双重的、真实的利益。
因此大家要记住,应该有刚开始的这种源动力:发心想要帮助别人。我自己修行也是这样的,做事情也是希望能够帮助别人。包括我们今天听课,要想我今天的1个小时的课,希望能对其他的众生有利。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发心殊胜
敬摘录 索达吉堪布第11次UC双语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