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言: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常行二百五十戒,进止清净,为四真道行,成阿罗汉。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次为阿那含,阿那含者,寿终灵神,上十九天,证阿罗汉;次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还,即得阿罗汉;次为须陀洹,须陀洹者,七死七生,便证阿罗汉。爱欲断者,如四肢断,不复用之。
心解:
佛陀说:辞别亲人出家,能够识别内心感受,直至其根本(业的初体验),解开“无为”法门,这样的行者我们叫他“沙门”。沙门要时常修行二百五十戒律,一言一行,一动一静都能表现出清净无为的仪态,如果能够在修行苦集灭道四大真如佛性上有所觉悟,最后就可以证到阿罗汉(四果位之第四果)。成为阿罗汉,能够飞行变化(见备注),寿命绵长,他居住的地方的人、神等都会因为他的修行而有惠及。沙门其次还可以修得阿含那果,获得阿含那果的行者寿命结束后他的灵神(即业果)生长于十九天之上,在五净居天(四禅四天向上的五个天)中继续修行,直到悟证阿罗汉果。沙门再次可以获得斯陀含果,获得斯陀含果的行者,他死后上欲天,再到人间来受一次生死,就可以证成阿罗汉果。最次可以修得须陀洹果,修得须陀洹果的行者,还要经过七次生死,才证得阿罗汉果。(注,凡夫俗子在六道轮回里面,初果须陀洹只是到人间天上来修行)。
佛陀又说:断除爱欲,就不能再有爱欲了,就像断除了四肢,那四肢是再不能使用的了。
相关故事:佛陀在吠舍离的广严城时,因弟子无礼,有一个月是在森林里度过的,这一个月是一群猴子供养佛陀。猴子们看到佛陀吃着自己供养的蜂蜜、香蕉,很高兴,其中有一只猴子手舞足蹈,一不小心掉到了自己挖的水池里,当时就淹死了。有弟子就觉得疑惑,猴子这么虔诚对佛,最后怎么还会掉进自己挖的水池里淹死呢?但几个月之后,佛陀就告诉弟子们:“那只淹死的猴子,现在已经投胎在广严城一位大富长者的家里。”又过了几年,佛陀亲自到这大富人家去托钵,为他送来食物的正是那名孩子。而这孩子,在看到佛陀的第一眼,就决定跟着佛陀走。他的父亲在知道了其中因缘后,也没有犹豫,很欢喜地把儿子供养给佛陀。这六七岁的孩子,跟着佛陀来到僧团,很快就证得了阿罗汉果。
备注:
1.关于出家:有两个前提,一是自己愿意,征得父母同意出家;二是奉父母之命出家。有两个定义,一是出离家庭,到寺庙修行;二是出离世俗家(五蕴家),入真谛(法身)家。
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偈云:
在家在家,出家在家;
在家出家,出家出家。
真正的出家当属出家出家,即身心俱是法家。
2.关于五戒:
不杀生、(仁)
不偷盗、(义)
不邪淫、(礼)
不妄语、(信)
不饮酒。(智)
比丘就要受二百五十戒,比丘尼要受三百四十八戒,还有沙弥十戒,这是一般所说的戒条,做一个佛教徒,最起码应该守五戒。这是佛教的根本戒条。
这也是儒家的基本戒条。当然,儒家的要宽泛复杂的多。正因为如此,反而没有成长为一门宗教。
3.关于飞行变化:是阿罗汉果证得的六种的神通: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中的神足通。介于篇幅此处不讲。
4.关于四果位:
小乘四果: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翻译成中文是:入流、一来、做不来、“应供、杀贼、无生等”。果位等级是初果,是“见道”,证到初果就预入圣者之流了,不会再堕入三恶道去;二果,三果为“修道”,和初果都属于有学位。四果阿罗汉,为“得道”,不需要学位了,故无学位。以上是四果位的等级解释。
5.关于灵神:梵语称为阿赖耶识,中文即“意识”,它和“灵魂”有相通相异之处。灵魂并不会改变,而阿赖耶识却是储藏着我们从生到死的身体中,不断地孕育“业”所留下来的业种子。这些业种子如果碰到相应的因缘,就会再发芽结果,也就是感受报应。由于每个人所造的业不一样,千差万别的业种子储藏在阿赖耶识里面,成熟的时候,结果也是千差万别的。
正如在《杂宝藏经》中,有一偈云:
顶圣眼生天,人心饿鬼腹,
畜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
——尼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