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8

品经典诗文,感悟人生!

古典诗文系列之名人堂

第一期分享的诗作并不是唐朝的诗人,而是宋代的诗词大家—苏轼。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与父苏洵、弟苏澈三人并称“三苏”。苏轼年少成名,但仕途坎坷。“乌台诗案”之后,苏轼就一直处在北宋政坛的边缘地带,按现在的话说就是“不是被贬谪,就是在被贬谪的路上。”黄州、惠州、儋州(海南省)祖国的山水和风土人情,苏轼都体会过了,这些经历让苏轼除了是一位诗人、词人,还成为了一位美食家。苏轼的少年心气也随着贬谪之路被磨练出来了。他的诗词蕴含着无尽的哲学意味。在《赤壁赋》中“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是何等的智慧;《定风波》中“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是何等豁达。

何人不爱苏轼?他的才情、他的人生经历以及他的心境,都值得我们反复品味。中秋刚过,今天的经典分享就由《水调歌头》开始吧。


月泛孤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宋代〕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燕唤春归

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苏轼〔宋代〕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京江送别图》明 沈周

临江仙·送钱穆父

苏轼〔宋代〕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苏轼〔宋代〕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宋代〕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苏轼〔宋代〕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 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在人生起起伏伏中,没有消沉、迷失,在他的诗词中我们可以读到乐观、豁达,可以感悟到生活哲学。苏轼迎风沐雨,听“穿林打叶声”,也“日啖荔枝三百颗”;也告诉我们“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最重要的是人生难得心安,愿我们都找到安放此心的“吾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