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茶笔记——小龙团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苏轼

苏轼诗中说的这个小团月就是当时流行的茶中极品——小龙团。

小龙团是一种团茶,之前还有大龙团。

丁谓是第一个制作龙凤团茶的人,当时他任福建转运使,监造贡茶,精工制作40饼龙凤团茶进献皇帝,获得宠幸,封“晋国公”。此后建州岁贡大龙凤茶各二斤(八饼为一斤),即大龙团茶或大龙凤团茶。


后来,蔡襄任福建转运使,负责监制北苑贡茶,又将丁谓所创造的大龙团改制为小龙团。小龙团茶二十饼一斤,非常小巧珍贵。欧阳修“凡二十饼重一斤,值黄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易得也。”即后世称之为:小龙团茶。

小龙团作为贡茶中的极品,制作工艺复杂,产量极少。就是皇室成员也不一定喝到。天下文人代表欧阳修因为辅佐皇上二十年有功,才能有幸得到皇上赏赐的御用小龙团。欧阳修得到小龙团以后也舍不得拿出来喝,只有家中有好友来拜访的时候,才会把这个茶拿出来让大家欣赏,也不会拿出来喝。

除了欧阳修曾得到过这种茶以外,苏轼也有幸得到过这种小龙团。苏轼拿到这种茶以后,十分高兴,立马就决定品尝一下,第二天就带着小龙团去无锡找他的朋友,再一起去找天下第二泉,用这种泉水来冲泡小龙团。苏轼一边欣赏美丽的太湖之景,一边享受小龙团的美味,写出了“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龙风团茶为蒸青茶,据赵汝励《北苑别录》记载制龙凤团茶的六道工序:蒸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烘茶。即采下鲜叶浸泡水中,再蒸后用冷水清洗小榨去水,大榨去茶汁,后放在瓦盆内磨细,再制入龙凤模压饼。

正因为其制作程序繁琐、过于精美,被明太祖朱元璋所不喜,宣布“罢团进散”。。大龙团茶兴盛64年,而小龙团茶兴盛350年。明以来散茶开始成为主流,而一代顶级奢侈品“龙团凤饼”就此没落。

虽然“龙团凤饼”非是普通老百姓能饮用之物,但无疑标示着那是个令人惊叹的时代,那是个奢华至极的时代,精致到巅峰的时代。也无可争议的证明着曾经的中国人把什么都能做到极至、做到最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苏轼、欧阳修求而不得的“龙团凤饼”,究竟是什么茶? 懂茶帝 2年前 龙团凤饼,是中国古代制茶史上的第一个顶峰之作。...
    颖的空间阅读 3,851评论 0 0
  • 摘要:蔡襄书法成就为世人熟悉,但蔡襄的《茶录》却能让他在中国茶史上有一席之地。蔡襄的小龙团有哪些逸事呢?一是先有大...
    白茶笔记阅读 4,914评论 0 0
  • 小龙团茶长这样!《清平乐》宋仁宗的最爱 爱茶的生活 茶文化研究者 “小龙团”是北宋时期的贡茶,宋仁宗年间,由大胡子...
    颖的空间阅读 4,010评论 0 0
  • 暮春初夏,打开简书,浏览首页,品九思之文韵,知点茶三昧手。 又到周四时分,明明如月与您共享美好时光,本次朗读,特意...
    明明如月1阅读 3,836评论 13 24
  • 《茶录》是蔡襄有感于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而特地向皇帝推荐北苑贡茶之作。计上下两篇,上篇论茶,分色、香、味、...
    Ean_易安阅读 9,272评论 40 92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