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是什么?(作答要求:选一个自己的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如拖延症、不会提问、不会批判性思考等,详细展示)
从很早开始就一直存在一个学习问题,即无论是作业还是考试,对于所有自己会做的题,很少做到百分百的全对,特别是考试,做题时信心满满,结束后与其他同学交流过程中总会懊悔地拍大腿,喊着:“我当时在想什么呀,这也能错。”在大学也有类似情况,平时布置的作业虽难度适中,但我常常会出现算错、抄错、笔误、漏字符等问题。这种“失误”类型的问题应该少出现,尽可能不出现。
(2)针对我的上述学习问题,基于课程知识,我形成了什么原则?(作答要求:基于课程知识,找到自己学习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形成应对原则;脱离课程知识分析原因,意味着缺少理论支撑)
原则一:每做完一题,或是每一次落笔时,暂停一下,花几秒时间看看草稿,确认没有算错,题目答案也没有抄错,再做下一题。该原则基于暂停思维,即自检。
(3)我是怎样检验上述原则的?(作答要求:展示自己检验原则的具体过程,要求有时间、地点和具体的原则,说清楚自己之前的做法和优化后的做法,并说清楚原则检验结果等)
原则一
时间:4月16日晚自习
任务:完成大物作业(保质保量)
之前的做法:读题还算仔细,但是没有任何回看检查,做完一步立刻下一步,做完一题立刻下一题。结果批改时经常发现一些低级错误。
优化后的做法:读题时把题干、各种数据圈出来,打草稿时每一大步都会暂停确认,最后仔细、自信地将答案抄上。自己批改时发现失误率明显低了很多,虽然还是有两个小题出现失误(连着的两个空,第一空错影响到了第二空)。
(4)如果原则有效,我还想怎样用上它?如果原则无效,我该做出怎样修订?(作答要求:如果原则有效,要说出下次原则应用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如果原则无效,说出修订后的原则及检验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原则一有效,但是光有原则一还不够。
补充原则二,即打草稿时需要在稿纸上划分好区域,字不用太工整,但也不要潦草。该原则基于对上一次大物作业仍有失误的反思。
这样便于自己回看,之前的错题由于计算量大,在其中一个小区域草稿打一半但空间不够了,然后换地方继续写,回看时找不到前几步而出错。
时间:4月17日晚自习
利用原则一和新补充的原则二,高质量地完成高数作业,高数作业相对大物题量较少,争取会的都对。
本文是【大学生学习思维与元认知】课程作业,作业类型是“原则形成报告”,指导教师为张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