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就是可以自由地不去做不想做的事情

图片发自简书App
前几年中央台推出一档节目,记者奔赴各地,探访各类职业百姓,逢人便问这一句:“你幸福吗?”有些人干脆利落地答,一看幸福就被攥在手里;有些人含含糊糊,弄不明如何定义幸福;还有一位山西的务工人员直接回答:“我姓曾”,一时引人哑笑,传遍大江南北。后来据统计,大多数低收入者和部分高收入者都是把幸福感建立在多挣钱,挣大钱的基础上。


曾经在我穷困潦倒的时候,为了躲几天房租,房东来催债的时候,我和老公屏住呼吸,假装不在家。那时就想,如果有钱付房租,该是多么的幸福啊!在北京飘荡的那些年,有时经济窘迫,就去附近的六里屯图书市场,连看带买,追求精神上的富足。

从那时起,我开始养成记账,写生活日记的习惯,一直坚持下来。渐渐地,我们从收支平衡到略有盈余,再到实现自由支配,这中间几十本账本是很好的见证。那些飘摇的岁月都静静地躺在记事本里,陪伴我走过春夏秋冬。

通过记账,我学会了管理金钱,懂得了如何消费,体会到幸福之一就是收入大于支出。只要收入大于支出,就是幸福的。有研究表明,在低收入水平下,即当人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时,收入与幸福的相关较高,增加收入就会增加幸福感。如果不能增加收入,那就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当人达到了衣食住行无忧的水平,收入与幸福的相关性又会减小,收入的增加对幸福感的积极效应就会由于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时候自由会带来很强的幸福感。

自由不仅体现在你想做什么就去做,它的精髓更在于你不想做什么,就不去做什么。不想去逢迎附和,就静言寡语;面对利益,可以不被诱惑驱使;面对大众,可以不跟着随波逐流。没有束缚和捆绑,任心灵振翅翱翔,这样自由的心是幸福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