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就听过这本书了,是一个日本人写的,今天看完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我之前就是个不怎么会整理东西的人,经常整理好了,一段时间过后又会变乱,反反复复。看完这本书后很受启发,有一句令我触动的一句话就是,整理物品就整理我们自己的内心。
首先,什么是断舍离呢?断的意思就是断绝乱买东西的念头;舍就是丢弃不需要、不合适、不舒适的东西;离就是放下心中的对物品的执念。换句话说,断舍离就是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从而让自己处于一个比较舒适的环境中。
只有对当下的自己合适且必需,也确实在用的东西才会留在我们的空间里,断舍离是一种不收拾的收拾法,它和之前的整理术的区别就是它是减少东西,而不是把东西移动一个位置,它的主角是自己,而不是物品,考虑的是“我自己”还需不需要它,而想到的“扔了可惜,还是留下来吧”一般就是拿物品当主角。一个人所使用的物品能反应出我们的自我形象,如果我们随意使用一个东西,别人也会随意对待你,如果你把自己变得精致,别人对待你自己的太对也会改变。
舍是我们进行断舍离的第一步,但是有这三种人就是仍不掉东西,逃避现实型,不想正视某些问题,想让自己变得忙碌起来,所以就不想回家,也就没有时间收拾家里,回到家又很乱,更不想待在家;执着过去型,对于一些人送的东西即使没用也不会扔掉;担忧未来型,总是担心某种物品不够用,储存很多东西,认为总有一天会用到的。我们仍不掉东西其实就是我们不想扔,这就是本身的问题,把一些不需要、不合适、不舒适的东西留下来,就是一种执念,扔掉废物、垃圾才能除掉停滞运与腐败运。
现在使用的东西分为日常和非日常,比如夏天的电扇到了冬天就是非日常,就不是应该舍弃的,我们舍弃的东西一般浪费我们很大的精力去收拾他们,耗费我们的能量,我们应该买几件精致的东西,而不是因为廉价就去买,我们应始终记住一点:考虑“我要不要用”,“而不是有没有用”。
把我们和物品的关系借鉴到我们与朋友之间的关系中去,我们也应该精简自己的朋友圈,不要觉得说不定以后有需要别人的地方了,又或者放不下对往日时光的执念了,真是没有太大的必要,每个人的时光比喻成是空间独立的直线,只有相交的点才是我们与别人相遇的时刻,过了,就永远不会见面了,所以以前的朋友现在不会联系了很正常,没有必要放不下的,其实人这一生真正算得上的朋友的人也没有几个,何必要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