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思想家萨特,以无神论为号召,以现象学的方法,分析意识由此揭示存在的真相。萨特的各种观点之一,存在先于本质,意思就是我们先要选择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最后才会变成这样的人。每个人都是在生命过程中不断抉择,选择之后才有结果。换言之,人不是做成之物,而是不断的造就自己。这个观点表现出人的自由,以及自我塑造、自我实现的特点。这种说法有他的优点,但也容易造成了意识的空无化。即是无神论,没有上帝,又拥有绝对的自由,不受任何限制。我要意识某样东西,那么这样东西必须真实存在,才能使我的意识落实。但是意识本身又具有选择性,它选择它要意识的内容,经常就对已经存在的东西产生一切的否定性。例如,当我注意在某件事时,就会忘记其他事情,就如同其他事情不存在一般。这就是意识的空无化作用。这种作用产生一种落寞的感觉,因为所有的一切都落空了。存在主义擅长把一般人平常心中非常微妙的变化,加之夸张,放大的描写,这样看到的描述就会觉得颇有趣味。意识空无化容易走入悲观,因为一个人的意识活动于天地之间,因为空无化,总觉得自己孤孤单单。因为不管一个人过去生活多么丰富,对未来如何憧憬,理想所能掌握的就只有眼下这一刹那。萨特的人生观倾向悲观,他是无神论,死了之后什么也没有,没有上帝没有灵魂,因此他的人生很难乐观。既然人死后什么都没有,那奋斗为了什么?从出生到死亡要经历很漫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我们应该如何把握自己,真正的做到存在先于本质。人的道路没有固定的走法,我们要通过人类的特点(理性),让自己有精确思考的能力,能够在许多复杂的,变化的经验现象中,掌握基本的原则,真正做到存在先于本质。
加缪生于法属阿尔及利亚,家里很穷,父亲在他一岁时去世,母亲是文盲,求学一路靠着奖学金念过来。1941年第一部《异乡人》出版,萨特为之写书评,肯定那是一本描写荒谬思想的经典之作。四十四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当时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加缪的思想关键是荒谬。他说荒谬是一种遭遇,来自理性与世界的对峙。就是世界本来以它本来的面目在运行,你却要用自己的理性来理解,来解释这样的意义,这本身就是荒谬的。第二就是人我之间的误会,人与人根本无法完全了解。我以为你了解我,而你了解的我只是你所知道的我,而不是真正的我。我们所了解的与了解对象之间有一定的误差,这就是我们和别人之间所产生的误会。第三就是我与自己的隔阂。认识自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人活在世上,到最后发现自己到处碰壁,完全孤单,所有的一切都是荒谬的,并不是我们想的那个样子,这时就不得不重新调整自己的想法。即使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是荒谬的,但也接受这种情况,以它作为出发点,把之前的虚幻的知识,价值观都打破,再重新建立新的价值观。重新建立有三点:反抗,自由,热情。我反抗,所以我存在。在反抗中看到自己的不满,也就引导出了我们真正欣赏的是何种情况。我的自由,自由就是取消所有的预设条件,不给予任何暗示,一切都是荒谬人就有真正的自由。荒谬使得所有过去社会上的价值都归零,一切从零开始。比如父母要求小孩用功读书。从零开始,就要探讨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不能不用功?这就是后现代社会的特征。如果我们只是被迫接受一些既定的价值,就会变成一种压迫。荒谬使得一切先决条件被取消了,不去预设任何即存的价值,一切从零开始。也只有在荒谬的情况下,人的创作才是生命力的绝对表现。我的热情,热情代表因为次数的累积,而使生命产生的一种无穷的力量,而最后的目的则是追求幸福。因为人生是荒谬的,所以幸福只能靠自己,让自己尽量在量上增加对生命的品味能力以及对生命的把握。加缪代表作《异乡人》,《西西弗斯的神话》、人在本质上有全方位发展的要求,但是工作把人分化,要求变成专家之后适应社会的某种需求。《误会》类似希腊悲剧的悲剧作品。阐述了痛苦是孤立的,没有谁可以帮助到谁。《瘟疫》李医生的一句话,一个没有爱的世界,就是一个死了的世界。
存在先于本质,人必须自己做抉择。一旦选择,就要勇往直前。在实践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的挑战和压力,当我们遇到临界点的时候,必须设法平静下来,进行自我调节。
存在主义强调的是我们要直面人生中的狂风暴雨。它让我们知道,每个人都可以成就与生俱来的愿望,成为一个真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