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原文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释义

能柔曲因应的 能自我成全,懂得委屈的 反而能伸直,能不断地凹陷成“凹” 则能不断地自我充盈,懂得古典的才能创造现代的,少取则真得,贪多则反而导致自身困惑。因此,圣人一以贯之地守“道”而成为    处理天下事务的范式。不自我张扬,所以能够显现;不自以为是,所以能明辨是非;不自我夸耀,所以能多有事功;不自我矜持,所以能够长久。因为他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把他作为对立面而与他争。古时候所说的“能柔曲因应则能自我成全”等道理,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在是一个全面的概括。

我的理解是:

屈从反而可以自我保全,懂得弯曲反而为了保持笔直,低洼反而盈满,破旧反而立新,少了便可以得到,多了反倒惶惑。 所以圣人守道,作为天下法则。不自我表现 反而更凸显,不自以为是 反而更明辨,不自夸邀功 反而功劳自现,不自大自满 反而能够久长。 正因为不和人争,所以全天下没人跟他争。古时候所谓“委曲求全”这样的话,难道只是一句空话么!实在应该以此为方向才对!

董董读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