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话术,告诉你买的不是物品本身,而是这个物品背后赋予你的形象地位。只要拥有了这些物品,你就成为了他们所谓文化的一部分。
我不认为消费本身有问题,赚钱就是要花的。人满足自己的欲望本身没有任何错误。但消费就是消费,花钱就是花钱,花钱本质上是一种等价交换,为了满足自己的实际需求所付出的金钱的代价。
你买的是东西,而非购买品牌广告带给你的虚荣。满足自己需求的东西可以花够钱,需求之外的钱尽量一分都不花。逛超市不要瞎逛,去之前想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列清单。使用穷抵制资本主义。
不是奢侈品真的有多么牛叉,而是有钱人的日用品需要有一个牛叉的名字,来体现他们有钱。不要搞错了因果朋友。是人牛叉,所以人用的东西牛叉,而不是东西本身牛叉,要抓住重点。
你就算一身真货奢侈品,但是还在挤公交,挤地铁。那一刻在别人眼里, 你身上的东西就是假货,真货也是假货。反之,如果你身边的所有人都知道你的身家,知道你的资产,那么你身上的假货假货也是真货。重点在 人不在物,要搞清楚重点。
轻奢才是收割当代年轻人和无知打工族的利器。轻奢是各类精神中产们拿来区分自己跟平民大众的东西。商家的嘴,骗钱的鬼,但他们有钱,有钱就可以靠广告砸到你的价值观崩掉。
年轻人到底要靠什么才能够改变命运?省钱,攒钱。省钱是年轻人躲过消费主义的一道盾牌,然后努力攒钱等待机会。攒钱是年轻人改变命运的最低成本方案。省钱+攒钱,只要坚持,你人生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
有的东西低价格高收入,如一本好书,几十块钱买来一次价值飞跃的机会。放在架子上也有装饰作用,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有的东西高价格高收入,如生产力设备,笔记本电脑,特殊的乐器等,拿来做生产的东西,钱一定要投入投足的。高频次使用手机,一定要买好的,保证你的体验。低收入高价格,如轻奢,不碰最好。
消费的原则是:低收益的东西坚决不碰,高收益的东西考虑使用频率,如果是高频,那就出高价,如果是低频,就去追求性价比。买好的而不是买贵的。但很多东西不好衡量,比如课程,有的人学了突飞猛进,有的人学了改善睡眠,同样的一个东西,不同人用起来,收益是不同的,应依据自身特点出发。
省钱如果这个东西你不能够100%确认是高收益的产品,那么只要它的价格超出了你这个月收入的15%,就砍掉没错。如果没有实用价值,但是能让你获得精神满足的支出,那只要价格超出你月收入的5%,砍掉没错。实在不想砍掉,用的频次又低,那就买二手,二手经济真是一个宝库,买的时候用着不心疼,卖出亏的少,或者使用租赁的方式,如很多新潮的数码设备。现在的物质不是不够,是过饱和,所以要克制。
攒钱是一切的一切的起点,最残忍的不是没有见过,而是见过了却留不住,即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更要意识到自己是没钱的,因为所有的钱都是拿来改变命运的。只有上一代竭尽全力,才有下一代的毫不费力。看着自己余额在一点点积累,这种快感是十分剧烈的,而且当你有了积累的时候,不知不觉你就有了底气。这种踏实的感觉,我希望所有人都能体会一下,这是任何语言,任何外务都带来不了的安全感。而一旦大额消费,带来的只有空虚跟负罪感。
长期坚持攒钱,你会有一笔小小的积蓄,这是你改变命运的第一把钥匙。也是你人生的启动资金,你可以用这笔钱全职考研,重新以应届生的身份换一个专业做工作,可以拿来投资。每一段伟大的旅程都有个起点,一笔小钱就算你的起点。第二把钥匙就是你整个人的生活习惯跟态度的改变,气质不一样。我见过很多优秀的人,不该花的钱一公不花,刀刃上的钱一分不省。乱花不是本事,克制不花才是本事。
酷是生活态度,不是消费态度,像命运宣战,不是靠透支信用卡,出来混一定是要还的。希望每个人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用自己的坚持改变自己的命运。
总结B站半佛老师的经典语录,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