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技术宅女转行产品经理之路

01 技术年的哪些事儿

从小家教严格,从未逾越规矩、听话、懂事的我,初入职场这2年,因为有了自己的收入,把小时候想要吃的、喝的、玩儿的都去一一体验,同时也喜欢上和朋友的偶尔小聚、夜谈畅聊人生,看到不一样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儿,总结起来就是被各种信息引诱的阶段,当然学习进步这件事儿一直没拉下,虽说相比于哪些已经很出彩的人进步不大,但对于我现有的认知和格局还是有自己的坚持和进步方向,比如家庭规划、家庭规划上:对于工作2年被诱惑所剩无几,加上年龄增长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窝,所以2018年初我们开始启动看房计划,持续了1个月多把房子定下来,当然对于没靠山的孩子,免不了借钱的路子,那个时候都是无家庭自由人,哥们情怀高昂,当然是好借的,但也不能没有期限,也需要一定的信任,我们计算了未来1年还款能力以及预计缺口,是可以实现的第一个目标,第二个目标装修:咨询朋友和很多装修公司,最终定在预算内且轻奢风格一家,装修这几个月我们常常在北京和西安来回奔波,熬了好几个晚上,坐了不知多少次的夜火车,过程是辛苦的,看到效果的那一瞬间,内心的激动和满足感弥久不散,这也让我对装修有了了解,有参与才有刻骨铭心的感悟和成长,每一份经历都是未来组成部分。后面按照目标,定了结婚的日子,买了第一辆车,也给公公婆婆买了房子,未来可期。在度过了初入社会的懵懂和欢愉的2年后,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没有什么远大的梦想和追求,内心笃信你的努力总会有回报,努力才能有不一样的人生,也是这句话让我敢于坚持自己的走自己的路,也让我从一个不知名的山村,走到了国都,走上了技术工程师的道路,为了一点点进步和成长,愿意出差坚持2年让自己在最苦最累的项目上磨练,抹过泪咬过牙走过很多坑也坚持了下来,每一段历程都是我人生的一部分,感受当下苦与乐,现在在看,内心留下都是美好瞬间片段,曾经的磨练都内化成了动力。初入职场的专注让我得到了踏实感、安全感以及每次完成一个技术需求的成就感。


02 技术转产品之路

转眼工作3年半了,家庭有了着落,下一步规划是职业,没有3年5年大的规划,就从自己爱好开始挖掘潜力和更好的且适合自己长远深耕的行业,机缘巧合也是之前积攒的人脉推荐到了现在公司,这是唯一个让我一直坚持5年的公司,可能是喜欢躺平也可能是喜欢自由的氛围,也可能是一群有着同一种本质性追求的人,让我喜欢或者沉浸在这家公司的模式里,说回到我们的相遇,在家庭规划成功尝到了规划的甜头和价值后,对自己的职业重新思考和定位,这个持续了1年的思考和探索,发现自己是一个喜欢和人链接的同时,一直在追求个人综合能力的【高效沟通能力、结构化表达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我复盘能力】提升,当然这些能力不能脱离工作这个大环境,在18年产品经理的火热,我也有了这个念头,为何这个时候才动念?其实在我入职第一家公司时候,我就是入职产品中心,现在依稀记得初面时候,见的老大内心是【真帅】现在想来有些肤浅,毕竟在后面的相处中,不仅帅还能力很强,这就是电视剧里的颜值和能力都拥有者,面试进去后我的师傅是一位金牛座,这也是让我对金牛座有了深刻印象,甚至去研究了一下还对比师傅身上特点,还真的很贴切,工作及其细心、认真、负责,这里说的词已经无法表达我当时用这些评价她的崇拜心境了,一路遇上贵人让我持续的能量满满,也总是带着感恩的心去拥抱周围一切,但是那个时候我对研发工作流程模式以及对业务用代码实现还不是很了解或者深入,所以挂着产品部实际干着研发,那个时候对于一个理工女来说沟通表达还是有一些难度,毕竟在出社会前我还是一个在众人前会害羞且不敢言语的人,更不用说产品去和测试、研发、业务以及甲方什么沟通了,所以就选择了沉淀一些技术能力,毕竟在互联网时代,开发也是有自己的优势和特定人群的,先从简单的社会氛围和安静的工作开始,再扩展到人与人的探索,这也容易过度。3年的研发,我觉得时间上磨练基本够了,至少不会被研发忽悠或者善念里想着这样会更能设身处地的理解研发以及沟通无障碍了,然而新公司是一个注重业务能力的公司,并不是不注重技术,是技术服务于业务,技术能力再加上业务能力的双重加持下才是研发中王者,当然也是想得到团队的认可,我又开始分析自己,技术对于一个女性无论是从体力、脑力还是持续产出都不如男性,当然哪些沉迷于技术的女性除外,那只能从业务上抓,不到1年我把自己负责的项目业务吃透,本着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多学习上下游业务,研究所有业务细节,甚至把核心代码实现逻辑当时都可以记住,线上常见问题可以秒答,机缘巧合之下,我当上小组长,当时不知是愚勇还是聪明,硬着头皮做了起来,刚开始各种不适每天加班最晚的就是我,成了所有人眼里的努力认真者,实际内心各种挣扎、难受、委屈,但是死要面子活受罪自己都咬牙坚持下去,从0-1带项目做了2个,上线稳定,数据客观,基于当时没有产品的数据意识,没有统计上线后单量,现在想那个时候真的是产品空白。当然转行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不是那么轻易的,内心和身体都会拧巴,对于现在混出了一点点希望向小组长奋进的关键时期,更是全身血液循环不顺畅,但是从长远来看,短期的成绩远不敌长期且符合自己的成长路线更让人有诱惑和觉醒力。古代人做事儿遵循天时地利人和,这种智慧,今天依然适用,也遇到了这样的契机,刚好小组长带到领导认可,也刚好有一位研发小哥哥入职,善于钻研新技术,更善于沟通,也刚刚好遇上PM空缺,我向leader述说自己的规划,leader又犹豫但也很给力,让我尝试2个月后给答案,当时心已定,但是为了不让leader伤心这么果断,犹豫了2个月后给答复,期间也顺便交接给新来小哥哥。带着怯怯的心,上战场,又是长达一年的摸索、迷茫、不知所措到醒悟、矫正再重新前进,初入产品时候基本都是每天沉浸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网站上刷文章,从自己现在业务线进行搜集资料,扩宽自己的视角,沉下心去准备去学习,从怎么进行产品需求文档撰写,怎么进行需求分析,怎么去思考降低需求漏洞或风险各种文章中索取,那时就像一个饥渴者,四处觅食。把所有自己负责的业务,都用产品画一遍,那个时候周末都悄悄来公司学习,刚开始也是胡子眉毛一把抓,看得越多觉得自己越弱越不敢轻易闯入这个行业,当然书更是少不了的系统工具,做的第一个需求是一个豪爽哥哥带我,内心很怯场,但是表面装的很要强,磕磕盼盼完成了第一个小白鼠实验,也有了一点点信心,一点点的挺过来了,随着阅历增加,越来越有一种包容性、开阔性以及清晰的自我方向感。


03 总结-围城论

行业也类似围城,这行羡慕着那行,其实每一个行业都有其挑战点和困难点,比如做技术你需要持续的学习力、需要很强的实践能力、也需要对新技术的敏锐感和好奇心,当然也需要一定的体力,产品是一个全能型职业,不仅仅需要基本技能性的能力,更需要很多软实力,比如认知迭代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汇报能力、规划能力、组织协同能力等,任何一个行业深入进去需要学习的知识很多,都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成本以及个人能力上的挑战,随着互联网行业的细分,每一种都需要扎实的基本功,以及通用的能力,如果想继续跃迁则需要领导力,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去学习和摸索的知识领域,每一块儿都需要深入研究和实践,不断的打磨成为自己的尚方宝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