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的诞生,其实也诞生了一个母亲。他(她)赋予她的生命以新的意义,更新她以往每一年的每一天对世界的理解和想象,使生活在琐琐碎碎中浮现出应有的样貌。反之,一个母亲除了诞生生命之外,她的初始教育更决定着那个小小肉体的心灵的诞生。孩子性情的来龙去脉,都可以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中寻踪溯源——她就是他(她)人生纸页中的暗格。----徐红
小侄儿今年11岁,和爸爸、妈妈、奶奶住在一起。听大人们说他淘气、贪玩、说谎,很多毛病都没落下。因为他,家里气氛紧张,时时笼罩着硝烟气息。三个大人轮番上阵,推心置腹讲道理、滴水不漏的责骂、实在不行在他屁股上还得揍两下。“疗效”一般甚至还有反作用。小孩五花八门地顶嘴更甚,口不择言,气的大人整天痛哭唉声叹气不断。恨不得把他塞回肚子里“回炉再造”。
每次回家,我们几个都会坐下来谈谈。我听着他们诉说孩子的荒唐事、还有对他未来的担忧。很多时候我们都深觉有心无力,因为不是育儿专家,不知道如何对症下药。
我建议他们实在不行,稍微放放手吧,或者有一个大人卸下教育职责,每天只是纯陪伴,纯聊天,只表扬,只鼓励,不规劝,不责罚、更不生气。那怕只能做到其中一点也好。对比孩子出现的种种不足,我更心疼他每天面对的家庭氛围,三个大人的包围圈,大部分时间都有人指责,做很多事情都会有人不满。
我不知道这样的做法会不会好,效果怎么样?但有一点很清楚,一个家庭里,让家长做调整远比让孩子改变难得多。他们更大的可能只是听听而已,过后还是旧样子。这才是让我们真正无奈且无力的现状吧。
不知道是不是每位家长每个家庭在育儿方面都会面对这样一条路,黑黢黢无光,没有前人的脚印,怕走错误入歧途,怕走慢落在后面。我们走的路都不同,别人的可参考却不能照搬。我们总要经历一些事情,不断摸索,才能略微清楚一些前方路的细枝末节。
我听过很多专家谈育儿,视频书籍。时间长了越发觉得头大,每位专家的理论都很好,有时甚至是互相矛盾的也觉得都有道理。可一低头瞅着自家娃时还是不知该奈他何。于是,我决定不研究他了,先过好自己的生活吧。很多事情就是这样,身处其中时两眼茫茫,一停下来跳出来也许就会有新发现。儿子说,妈妈,我特别喜欢你笑,你不笑是生气了吗?儿子说,电视看完了,关了吧?我开始做作业了!儿子说,妈妈,我有了好吃的就愿意给你留着!儿子说,妈妈下回我们也带上爷爷出来吃饭吧,今天给他买个冰淇淋吧,我保证自己不吃。
原来在我没注意他的时光里他也在慢慢地努力成长,观察周围,学习思考。体贴,孝敬,自律,多情又敏感,羞涩又冲动,还是不习(喜)和人攀谈热络。这是他的特点,绝不是缺点。
而他需要我做的一直是用“人性”来体恤他、陪伴他,用更多的欢乐温柔滋养他,而不是用“神性”来苛求指责。我们都相信他会成长的很好!长成他自己喜欢的样子。
听听孩子的声音,让他们也学着听听大人的心音,也许这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