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黑夜的尘埃散落在月亮所织的梦里,尘粒便成了星星。月亮的梦成为了星星的梦,也便成了我们的梦。我们都是星星,不管是否光亮。但我们也都是夜的尘埃。没有伤过,怎么夺目;没有痛过,又怎么会璀璨。校园,是一个梦的开始,同时,也是一颗星辰陨落的深渊。至始至终记得电影里的女主角的一句话:“你们给我取过最下流的绰号,将最难堪的字眼刻在我身上.......我没有杀过人,但是你们都是杀死我的凶手。”女主是一位深受校园暴力的受害者,虽然她以0.5倍速的慢语速念着郭敬明矫作的台词,但还是将这类被暴力迫害的人的心声表达了出来。
星星活在了乌云底下,而那片乌云杀死了那颗还未来得及闪烁的星星。我们生活的校园,不知身边有多少人还在上演着这样的悲剧,被叫着下流的绰号,被埋在嘲笑和讥讽之间......他们想解脱,却被逼上了自杀的尽头。女主在堤坝上的愤吼,讲述着自己身上多多少少的悲剧,但换来的却只是冷眼旁观以及围观者的冷言相对。校园,这个本该充满正能量的地方,如今却成为了一个暗地滋生恶势力的聚集地。语言的力量,不仅仅能抹杀一个人,还能破坏一个家庭,一片领域。很难想象,在我的周围,曾经也发生过这类事件。当然在讲述这件事件之前,我要对已逝世的那位姑娘说声抱歉。
在我初二的那年,我隔壁班的一位同学跳河自杀了。
即使我不认识这位同学,但是她的离开给我的心里留下了很大的印象。她失踪的那晚,关于她的寻人启事的消息在大家的社交软件上犹如炸开了锅一般,大家都在传着她的不见的事情。但是没想到第二天,就收到了关于她离世的消息。她被发现一个公园的湖中。很难想象到底是什么让她选择以这样痛苦的方式离开,与她离世消息一同传来的,是关于她自杀的各种八卦。有人说是班主任发现她与一个男同学交往过密,多次对女话进行劝阻,但是那个女孩不听,让那个班主任对她进行了过激的行为,并对她进行了威胁......这个消息传播的很快,很快让人接受了这一点并且进行了很大范围的扩大丑化。在那之后的一个星期里,我便没有见过那位时常在走廊过道里晃荡的班主任。
我以为这件事就会这样终了,但是,并没有。
后来愈演愈烈的舆论开始把手伸向死者的母亲。流言蜚语,将其还在痛苦中的母亲再次推向痛苦的深渊。将虐待、毒打的标签,刻在那因痛苦消瘦的身躯之上,这让一个痛失孩子的母亲无法接受语言的打 压,甚至倒在了女儿的灵柩之上......
这件事已经过去很久,但是语言的迫害仍没有褪去。没有人能给她的母亲说一声抱歉,但是那位母亲仍然活在自责之中。这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校园暴力,但将暴力从校园通过语言传播到了社会。若是当时有一个像顾西森一样的人愿意拉一把手,也许悲剧也就不会发生。
没有人不是扼杀那颗星星的凶手,但也是赶走那片乌云的微朗的清风。这样的事情对你来说可能微乎其微,但对受迫害的人来说是心里无法抹去的伤痛。但愿校园充满清风,愿星光永驻,少一片灰霾,多一份月亮的梦。希望悲剧别再身边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