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高危孕产妇比例不断增加的同时,如何才能生一个健康的宝宝?」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称:「最重要的还是适龄婚育,在 25-28 岁科学备孕,这个过程其实是最好的生育时间。」
回应一出,「女性 22 到 28 岁生育最佳」立即成为新浪微博的热搜话题。
话题下,网友纷纷发表评论:
22~28 岁上学或事业刚起步,都在打拼,没有经济基础,生了怎么养?
生孩子前,先问自己几个问题:工作会受影响吗?收入会减少吗?上班的时候谁在家带孩子?
这个时代,女性除了家庭,大多要参加工作。时间和精力有限,很难做到两方面都顾及。
生育话题成为热点,隐含了当下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生育率低下。
为什么生育率低下?是不愿生,还是不敢生?这恐怕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事情。但网友的评论却反映出一种焦虑:有了孩子,事业与家庭该如何平衡?
可以平衡事业与家庭的妈妈
她的名字叫“超人”
《奇葩说》里的奇葩星球总是很产生很多“奇奇怪怪”的问题,比如“妈妈是超人真的是对妈妈的赞美吗?”
针对于这个辩题,在网上传的最火的,是詹青云的一段辩论:“当一个女人成为妈妈的时候,她的需求、她的偏好、她的恐惧,她的人生理想都被忘记了,因为她是一个‘超人妈妈’。现在这个社会,男性结婚生子对他的事业是加分项,但是对女性就是减分项。”
有了孩子后,事业与家庭如何平衡?这个问题似乎每个职场妈妈都躲不掉。
前一阵,前央视著名主持人张泉灵也被问到这个问题。她明确地对发问的记者表示:我很讨厌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对女性的偏见。
工作+家庭这个搭配,经常被加诸在女性身上。小编很多朋友结婚后,一边在承担体力家务与育儿义务,一边挣扎着奋斗事业。
其实妈妈根本不是超人,但她不得不成为超人。因为真正令我们感动的,不是超人必须要会飞,而是哪怕不会飞,她也要做你全世界的超级英雄。
为什么,妈妈要做“超人妈妈”,
而爸爸,只需要是个“人”?
父亲缺席成长,母亲用力过度,这个问题在近几年一直被谈论着。社会和家庭对“母亲”角色的期望值在不断成长,身为一个母亲,对外要能应对得了工作,这是给孩子树立榜样,对内要照顾得了家庭,因为孩子的父亲正在“养家糊口”。
我们当下的社会,男主外似乎没变,但女主内却发生很大变化,衍生出现的就是“男主外,女内外兼得”的现象。
但其实早有专家说过,父亲不缺席的家庭孩子的幸福度会更高,只是家庭中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看似只是陪伴孩子成长这种没有工作有挑战的事情,确确实实比工作更磨人。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妈妈都成功走出去了,但很多父亲却没办法好好回归家庭。
全职妈妈的焦虑
现在社会真的很畸形:鼓吹父母带娃的好处,说“自己的孩子自己带,老人也要有自己的晚年生活”,隔辈儿带孩子问题多,逼的很多妈妈回家带孩子了,立马又有人跳出来说:“女人要经济独立!”
国外很多国家对于在家全职的女性都有政策性优惠,比如一对夫妻,如果太太没有工作,那么老公的就可以免缴很多税赋;倘若家里有了孩子,国家会给到各种各样的补贴,来帮助家庭抚养儿童。但是目前,我们国家暂时没有看到相关的政策。
比如,大部分韩国家庭都是有2个或以上的孩子,一般都是爸爸工作,妈妈照顾家里和孩子。孩子两岁左右就会被送到附近的托班,家务一般一个月花个一两千块钱请个钟点工定点收拾收拾。
韩国妈妈们的日常生活就是抽个时间跟闺蜜或者其他妈妈们喝个下午茶,做个指甲美个发,相约游个泳健个身啥的。
而同样经济水平的中国妈妈,可能就带一个孩子,但是却把自己忙成了陀螺:每天带孩子,收拾家务,但凡剩下一点时间,就寻思要不要干点微商做个代购?不然也要业余学个英语,给孩子研究下菜谱?
总之不能享受当下的生活,一定要让自己忙起来,搞点体现自我价值的事情出来,因为如果不这样,自己都会很焦虑,觉得自己很失败,即便做了全职妈妈也会有源源不断的焦虑衍生。
小的时候,觉得妈妈就是超人。
不怕黑,什么都知道,做好吃的饭,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哭着不知道怎么办时只好找她。
慢慢的你会发现这个被你依靠的人也曾是个小姑娘,怕黑也掉眼泪,笨手笨脚会被针扎到手。
最美的姑娘,是什么让你变得这么强大呢,是岁月,还是爱?妈妈们放下焦虑吧……你不是超人,你就是普通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