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布伯的《我与你》讲到世界的本质是关系,关系分二种:我与你、我与它。
我与它:当我将你视为我达成目标的工具或对象时,这时就构建了“我与它”的关系。
我与你:当我放下我所有的预判与期待,带着我的全部本真和你的本真相遇时,这时就构建了“我与你”的关系。
对于每个人来说,这个世界主要可以分成二部分:以工作关系为核心的社会领域、以亲密关系为核心的私人领域。这二个领域都有各自的核心规则,社会领域的规则是权力,目的是争夺谁说了算,当然最好是我说了算;私人领域的规则是珍惜,也就是我尊重你的本真。
我与它的关系,围绕着权力的争夺,由权力规则主导,主要存在于社会领域;我与你的关系,是真我与真我的相遇,由珍惜规则主导,主要存在于私人领域。
马丁对关系的二分法,将中国文化中迷雾一般的关系一下子梳理清楚了。为什么中国人心理问题总体上比欧美人多,就是因为不同领域错误使用规则,构建了错误的关系。在社会领域用珍惜规则,居然试图构建“我与你”的关系,结果处处吃亏、暗自感伤,觉得全世界都对不起自己;在私人领域却带进了工作环境中的权力规则,意识层面是想构建“我与你”的关系,实质上构建的是“我与它”的关系,为了权力的争夺,家中不是争吵就是冷漠,没有家的感觉、温馨的感觉。
曾经的自己就是如此:
在生活中,因为原生家庭的原因,习惯了在家里运用权力规则,总是希望自己的每一句话都得到家人的“贯彻落实”,树立自己的“权威”;不习惯用珍惜规则,不知道如何坦诚自己,不知道如何尊重他人,不知道如何放下自己的预判与期待去和家人相处;总是“认为”在家中受了伤,却怪家人不来关爱自己,很少反思自己心中其实很少有家人的存在,以及自己所作所为对家人的伤害。最终,和家人都树立了“我与它”这可悲的关系。
在工作中,一点儿都没有权力规则的意识,不是自己职责范围的工作不知道推脱或者主动大包大揽,都接了下来,或者憋着情绪去做导致做得不好或者做了反而让人觉得我在抢他们的活吃力不讨好;该属于自己的东西不知道去主动争取,一味着容忍退让希望对方自己醒悟,结果反而让人瞧不起;不是自己的东西却稀里糊涂地一定要抢过来,让人觉得不懂事、不懂规矩;经常用珍惜规则,去与他人“坦诚”相待,结果因为权力规则运用的乱七八糟,并不能收获自己想要的结果。最终,和同事也树立不起“我与你”的关系,依旧只有浓浓的“我和它”这可悲的关系。
在家里,处处是“我与它”的关系是可怜的、可悲的,只有构建“我与你”的关系,才能让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在单位,不善于利用“我与它”的关系,就无法推动事业的发展,不构建一定的“我与你”的关系也会让人待的不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