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脉传承的奇书《百家姓》

  寻根问祖,追根溯源是人的天性,姓氏及其附着的文化内涵就是一张绝佳的名片,是打通古今交流通道的最好载体,它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史。"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这看似简单的文字排列,却折射了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血脉。

《百家姓》起源——我从哪里来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13日 11:46 |来源:央视网 |

原标题:

  凡是中华子孙没有不知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的,大概也没有不知道这八个字是出于《百家姓》的。大家张口就来,似乎是非常熟悉了,像后四个字“周吴郑王”居然已经成为俗语了,比如:“你今天干吗穿得‘周吴郑王’啊?”著名演员陈道明在电影《唐山大地震》里的台词就用过。

  但是,今天的我们经常会遇见这样的困境:特别是对传统的东西,往往“假熟悉真陌生”。不信,先请大家回答这么几个问题如何?

  一、《百家姓》究竟是一本什么书?

  答案:《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为三大蒙学读物,号称“三百千”的就是了。《百家姓》乃是集中中华姓氏为四言韵语的蒙学识字读本。合辙押韵,朗朗上口。

  二、《百家姓》这一类的书在它之前还有吗?为什么就它那么流行?

  答案:有的是。在《百家姓》之前,有关姓氏的文字记载可以上溯至商代甲骨文。战国时有史官编著的《世本》,记载黄帝至春秋时诸侯大夫的姓氏、世系、居邑等等,很珍贵,可惜到宋朝已经逐渐散逸。中华民族历来重姓氏,此后之类书很多很多,有不少一直保存到今天,不过,它们都没有成为蒙学读本,自然不可能像《百家姓》那样流传广、影响大、家喻户晓了。此后有很多改编本,比较有名的有以“朱”姓开头的《皇明百家姓》,以“孔”开头为首句、以“孟”开头为次句的康熙时的《御制百家姓》,都没有我们要讲的这本《百家姓》流行。此外,还有少数民族译本《蒙古字目百家姓》、《女真字目百家姓》等等,那流行程度就更逊一筹了。

  三、《百家姓》是什么时候的书?

  答案:宋朝的。陆游《秋日郊居》第七首自注曰:“农家十月,乃遣子弟入学,谓之冬学。所读《杂字》、《百家姓》之类,谓之村书。”这是见于《剑南诗稿》卷二十五的明确记载。可见,《百家姓》在陆游前已经很流行,成了“村书”了。我们还认为,《百家姓》宋朝初年就有了,道理后面讲。

  四、《百家姓》是谁写的?

  答案:不知道。宋人王明清《玉照新志》说:“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换句话说,作者是钱氏吴越国的“小民”,一位没有什么名气地位的读书人。王明清这么说的理由是:“其首曰赵钱孙李,盖钱氏奉正朔,赵乃本朝国姓,所以钱次之。”吴越国由钱鏐创立,在五代十国时期,是相对稳定繁荣的一个割据政权。难得的是,钱鏐一再告诫子孙,如遇真正的王者,不要兴兵,而应纳土归顺。到了吴越第五代王钱俶曾为赵宋平定江南效力,宋太宗时更献国归宋,受封王爵。江浙一带的民众因此躲过战乱,一直感念吴越钱王。“孙”则是钱俶正室王妃之姓,可见,作者是吴越国民的可能性确实比较大。而“李”则是与吴越国毗邻的南唐国皇室之姓,吟出《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李煜就是南唐后主。

  五、《百家姓》和《三字经》、《千字文》有什么不同?

  答案:《三字经》、《千字文》的字句编排都是有教诲的意义的,而《百家姓》则不是。虽说《百家姓》也是四字一句,格式整齐,合辙押韵,但是只不过把几百个姓罗列在一起而已,不考虑姓之大小、古新,并无规律可言,更没有蕴含什么微言大义。

  六、既然如此,为什么《百家姓》会被选作蒙学读本呢?

  答案:仅仅要识字,可选的书多了。但是,《百家姓》汇聚的不是一般的汉字,而是作姓的汉字,这就不一样了。以家族为中心、视血缘区别亲疏,乃是中国传统的核心价值之一,是全民族的最重要的信仰。

  说到这里,大家也许就明白了,《百家姓》固然是童蒙“村书”,但是绝对不能小看,“假熟悉真陌生”总不应该吧!

  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有些兄弟民族是不用姓的,但是,绝大多数还是使用姓的。姓氏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讲,实在是极其重要的事情了。我们有一句很重的话:“别忘了自己姓什么!”、“你还记得自己姓什么吗?”强调的就是归属感、认同感和清晰的自我定位。可是,我们对中国的姓氏文化又有多少了解呢?

  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学术问题,长久以来,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很多方面,意见也并不统一。我想做一次尝试,用最简单通俗的语言,为大家讲一讲中国的姓氏文化。

  中华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那时候还没有文字记载,所以,我们只能从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里去摸索了。凡事都有个起源。中华姓氏文化的起源离不开三皇五帝,中华子孙一般都认为,三皇五帝是共同的祖先和首领。问题是,三皇五帝不仅在形象上人神混杂,而且连到底是哪几位,都说法不一。

  先说“三皇”,就有如下几位,似乎都具备被称为“三皇”的资格:有巢氏(构木而居)、燧人氏(钻木取火)、伏羲氏(捕鱼狩猎)、神农氏(播种五谷)、女娲氏(补天造人)。这些都是对文明的起始、人群的生存和发展做出过根本性贡献的先民。请注意,他们都称“氏”。

  再说“五帝”,也是说法不一,他们大致相当于父系氏族部落联盟的历史阶段。《史记》有《五帝本纪》,大家比较认可《史记》的说法:黄帝(姬姓,号轩辕氏)、颛顼(号高阳氏)、帝喾(号高辛氏)、帝尧(号陶唐氏,名放勋)、虞舜(号有虞氏,名重华)。在“五帝”中,黄帝的影响首屈一指。但是,“炎黄子孙”之“炎黄”里的炎帝(姜姓,号烈山氏、厉山氏)并不在其列。大约同时代的比较有影响的还有太皞(风姓,一说就是伏羲氏)、少皞(号金天氏,名挚)。当然,这些都是传说,只不过我们都很接受和认同。

  中华姓氏,特别是比较古老的姓氏,往往都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除此之外,还经常可以追溯到禹(姒姓,名文命)、皋陶(偃姓)、契(子姓)、伯益(嬴姓)、后稷(姬姓)。

  从上面可以看出,上古的姓氏情况非常复杂,不是今天我们只有“姓”那么简单。我们今天讲“姓名”,“姓氏笔画”讲的其实也就是“姓”的笔画而已,是早就不讲“氏”的了。上古则有姓有氏,那么姓和氏有什么区别呢?

  最早的时候是有姓有氏的。姓是族号,表示的是血统。较早的来自于部落图腾。什么是图腾呢?图腾(totem)是原始人群体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社会生产力的低下和原始民族对自然的无知是图腾产生的基础。图腾就是原始人迷信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缘关系,因而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标志。所以,有以动植物为姓的,如熊、虎、瓠、华。较后来进入母系氏族社会,姓就往往会有女字旁,如姬、姒、姚、姜、嬴。

  那么,什么又是氏呢?后来,同一个姓的子孙繁衍了,分出很多支系,逐渐迁徙到别的地方,就用氏来分别支系了,所谓“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通鉴-外纪》)。这种说法当然比较后出,但是有道理。可见,姓在先,氏在后。所以,我们说“姓氏”,没有说“氏姓”的。

  周代的宗法制度很严密,只有贵族可以有姓氏,平民无姓无氏。贵族女子用姓,因为这样可以“别婚姻”。同姓则同血缘,不能通婚。过去有“同姓不婚”的规矩,现在当然不那么严格。比如张、王、刘、赵、李这样的大姓,同姓通婚的并不少见。我有位好朋友叫李欣,他太太不仅姓李,而且也叫李欣,他们的女儿干脆也叫李欣。大家看着很开心,丝毫没有问题。然而,小姓同姓通婚的就会感觉不一样了。周代女子地位已经不高了,于是,就算是贵族女子,也是姓比名重要。待嫁的女子在姓前加伯、仲、叔、季表示排行,伯姬、仲子等等,就可以了。出嫁以后,则在自己姓前加上自己家族或者配偶的封地名等等来区别,比如齐姜、秦姬,也就可以了。按照传统,女子的名字只有自己的父母尊长和配偶才知道,往往连子女也不知道的,如张王氏、李赵氏之类。今天当然不一样了。子女不仅知道母亲的名字,随母姓也不少,将父母的姓拼起来起个新姓也可以。

  贵族男子则称氏,因为氏可以“别贵贱”,可以看出出自哪一支哪一系,是嫡出还是庶出,祖上有什么功勋身份等等。这里的情况就相当复杂了。诸侯以封国为氏:郑文公郑捷,郑是氏,捷是名;齐灵公齐环,齐是氏,环是名。卿大夫一般以封邑和居住地位氏:屈完封地在屈,解狐封地在解;东门襄仲住在东门,南宫敬叔住在南宫。还有以官名为氏的:司马、司寇;以祖先的字为氏的:孔、叔孙、仲孙;以祖上谥号为氏的:庄辛,楚庄王之后;以专业技能为姓的:巫、陶、龙。

  战国以后大家开始以氏为姓,大概到了汉魏时期,姓氏才合一,不再区分,而平民百姓才普遍开始用姓了。

  上面这些都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关于姓氏文化历史的解说了,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这就不是我们在这里可以详细讨论的了,一般而言,似乎也没有这个必要。

  至于古人的名、字、号、避讳等等,也超出了“姓氏”的范围,我们也不在这里讲述了。

总结一下,中国姓氏文化的要点大致为: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最早的姓氏都是女字旁或底,如姚姓。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传说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皇天以大禹治水有功,赐姓为姒。此外,部落首领之子亦可得姓。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属二姓。祝融之后,为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八姓,史称祝融八姓。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氏的出现是人类历史的脚步在迈进阶级社会。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物。   

  夏、商时期,贵族皆有姓氏。姓的分支为氏,意思相当于家或族。夏王室为姒姓,另有霸主昆吾为己姓,己姓中有苏、顾、温、董、豢龙等氏。商王室为殷姓,另有霸主大彭、豕韦为彭姓。商代还有条氏、徐氏、萧氏等十三个姓。   

  周代是中国姓氏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姓氏制度见于记载者较多。周王为姬姓,周王所封建的各诸侯国之君和卿大夫有同姓和异姓的区别。到东周春秋时,可考的有姬、姒、子、风、嬴、己、任、祁、芊、曹、董、姜、偃、归、曼、熊、隗、漆、允等二十二姓。

  第一种:以祖先的图腾崇拜物为姓氏。

  有些专家、学者认为,中国的百家姓,有些是由图腾演变而来的,如:熊、马、牛、羊、龙、凤、 山、水、花、叶等。但可惜这只是一些推测。由于年代久远,史前无据可考,到底哪些姓氏源于图腾崇拜,已不得而知。黄帝与蚩尤大战于涿鹿之野,曾率领“熊、罴、貅、貔、虎”等。这些“ 熊、罴、貅、貔、虎”等可能就是图腾氏族的名号。但这些氏族的名号究竟有哪些传递下来,成为其后裔的姓氏,也已难寻蛛丝。姜和羌虽同韵而不同声,但音特别相近。且两字都有 “羊”字头。一个从羊从女,一个从羊从人。从“羌”字的组成看,羌即“羊人”。上古时代晚期,羌族居住在中国的北部,其部族或氏族的图腾可能是羊。而姜族则是羌族的一支,或许因为语音的误差而化“羌”为“姜”,或许是母系氏族的母权影响,羊下之“人”,化作了羊下之“女”。炎帝以“姜”为姓,不是偶然,炎帝恰恰是古羌族支系氏族部落的首领。以炎帝、黄帝为首的原居于陕、甘、青一带的古羌戎部族的一支,在东进中原的过程中,与东夷等部族融合,成为汉族的前身华夏族。   

  第二种:以祖先名字中的字为姓氏。

  《国语·晋语》云:“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后多认为黄帝的后裔,后来陆续分支成为不计其数的其他姓氏,构成中华民族的主流。

  黄帝二十五子得姓十二:姬、酉、祁、已、滕、箴、任、荀、僖、姞、儇、依。

  第三种:以封地名和国名为姓氏。

  宋:出自子姓。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公元前十世纪周公平定了武康叛乱之后,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受封于宋国,建都商丘(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公元前286年,宋国被齐国所灭。其子孙以原国名“宋”为氏。

  赵:伯益后裔造父,拉驯马驾车。周穆王常乘坐造父所驾的马车游巡各地,朝中有事,造父就以熟练的驾车技术及时将车马赶回。造父因驾车马有功,被周穆王封地于赵(山西洪洞县北),其后人便以“赵”为姓氏。

  吴:出于姬姓。周武王封钟雍的曾孙于吴(江苏苏州一带),建立吴国。其后代以国名为姓氏。   

  秦:出于嬴姓。伯益之后有嬴非子。非于擅育良马,周王以其育马之功封非于于秦谷(甘肃天水西南),为附庸国。用非子的孙子秦仲因功被升为诸侯。秦统一天下,建立秦朝。秦灭亡之后,其子孙以秦为姓氏。   

  许:出于姜姓,神农氏后裔。周武王封文叔于许,建许国。其后 以国名为姓氏。   

  吕:出于姜姓,神农氏后裔。怕夷在尧时任掌礼官,又辅佐大禹治水,因功受封于吕,其后以国名为姓氏。   

  第四种:以职业或官职为姓氏。   

  司徒:上古时代官名,传说尧、舜时已设,一直延续到秦汉。有以此官职为姓的,便是复姓“司徒。”   

  司空:据说为上古时所设官职,专管天下水利上的工程建设。帝尧时大禹的官职就是司空。大禹的子孙中,有人以此为姓氏。 

  司马:上古代所设官职,为军事长官。曾为官司马的人的后代,有的以此官为姓氏。    

  第五种:以山名、河名为姓氏。   

  乔:出于有熊氏。黄帝死后,葬于桥山。黄帝的子孙中有守陵的入,就以陵山之名:“桥”为姓氏,后人去木为“乔”。   

  姜:出于神农氏。炎帝神农氏居住在姜水(渭河支流之滨,因此以河名为姓。春秋时代的齐、申、吕、许等封国都是姜姓。    

  第六种:以住地的方位为姓氏。   

  东郭:出于姜姓。郭,为古代时的人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东郭,为外城的东墙附近。齐桓公的后裔中有住在临淄城东外一带的,被称为东郭大夫,后人便以东为姓氏。   

  东门:出于姬姓。鲁庄公有于叫公子遂,字襄仲,家住曲阜城东门旁,人称东门襄仲。其后以东门为姓氏。   

  西门:春秋时,齐国和郑国都有公族大夫住在都城的西门附近,人称西门氏,有的后人便以西门为姓氏。   

  第七种:以部落的名称为姓氏。   

  呼延:东晋时,匈奴呼延部进入中原;后来,其汉化后裔以原部落名称再加以“汉化”的“呼延”为姓氏。   

  慕容:三国时,鲜卑族首领莫护跋率族人迁居辽西,后在棘城以北(河北昌黎县境内)。建国,莫护跋以“慕容”为自己部落的名称。后慕容部落的人便以慕容为姓氏。   

  宇文:鲜卑族呼天为“宇”,宇文为“天之子”之意。宇文氏为鲜卑部落。东晋时,字文部落进据中原便以宇文为姓氏。   

  尉迟:尉迟部也是鲜卑族的一个部落,尉迟部的人后来以部落名为姓氏。   

  第八种:以出生时的异象为姓氏。   

  武:周平王之子出生时掌纹呈篆文“武”。由此,周平王赐其姓为武。

  第九种:以谥号为姓氏。

  那么,中国的姓氏文化还有那些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地方呢?今天中华民族的姓氏文化又是怎样的状况呢?请大家听下一讲。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588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456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146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87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8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10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22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96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45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39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02评论 1 34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01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38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15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81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85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