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简书30日热门排在第一位的文章是《知识付费这两年,我花5000元买的4个教训》,引发了小伙伴们强烈的共鸣。
作者@小鹿快跑9说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那就是带着本领恐慌和知识焦虑盲目跟风学习却收效甚微。
参加过各种微课、线上讲座、打卡训练营,付出了时间和金钱,发现好像除了给自己提供了虚幻的学习满足感,没有什么本质性的改变。于是愈发焦虑,认为自己是不是傻啊?小鹿总结就是……被收了智商税。
我也非常认同小鹿提出的问题,这确实是当下知识付费浪潮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不过,对于她后面总结分析的原因,我有一点不同看法。她分析自己之所以这样,是因为——
一切的根源还是在于我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由此导致缺少判别力。
从这篇文章里可以看出来,她并不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啊,这篇文章就是明证,逻辑清晰、论证严密、文笔流畅,能够跳出现象深度分析问题、查找原因,说明她的元认知能力不差。
她动辄买400多块钱书,而且是电商促销期,400块大概能买到800块的书,按40元的平均价,也有20本。这还只是618促销而已。从这个阅读量来看,作者绝对秒杀大多数人。
还有,每年付出在各类线上讲座的时间成本大约是300个小时,几乎平均每天1小时。可以说这种勤奋程度,也是绝对让绝大多数人汗颜的。
那么,问题来了,既不蠢又不懒,为什么这么努力的小鹿还是无法实现提升生活品质、升职加薪、完成旅游梦想等等目标呢?
作者自己总结提出了四条教训,我都同意,但是我觉得还缺一条,而且是至关重要的一条,那就是——
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学再多都是盲目用力。
每天努力学习看上去勤奋,但是,各种碎片化的知识如果没有知识体系可以依附,就像水穿过你的手指、风钻过你的发丝,什么都留不下来。
好的知识体系,就像是一个具有磁性的滤网,可以迅速吸附你需要的知识,而你不需要的知识,可以直接漏掉。
这样,你既不会被庞大的信息流所压垮,也不会漏掉你需要的知识。
好了,如果文章写到这里就停下来,那么和那些鸡汤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到底怎样才能迅速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呢?作为知识体系研究者,三点建议送给大家。
1.定好目标,只在顺风时起航
一艘没有航向的船,任何方向吹来的风都是逆风。如果你没有清晰的学习目标,那么你学得越多可能离成功越远。
要承认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中人之资,我们的精力和学习效率一般,如果把有限的精力投放到N个领域,想想都会知道是什么结果。
那么如何定目标呢?对于职场人士来说,有两个标准一个要求。
01.标准之一:目标与优势方向的匹配度
什么是你的优势方向?就是你能够有可能做到行业前20%的方向。从来没有画过画,看到手绘插画很有意思就去学,成为好插画师的可能性有多大?不是说没有,但很小。
我们定目标的时候,一定要找我们大概率能够做好的事情。所以,在构建知识体系之前,你需要对自己做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估。
当然这很难,人最难就是认识自己。比如简书上就有这么多认为自己可以凭借写作成功的人。
所以这个评估,你不妨请你最亲近的一些朋友给你提供一些建议,请他们告诉你,你在他们眼中最擅长的是什么?
分析清楚自己的优势方向,与优势方向相关的一些学习领域就是你的目标领域了。
02.标准之二:目标与职业发展的匹配度
当然,我们都是需要通过职业养家糊口的人,你的目标不能太脱离实际。像高更那样抛妻弃子去画画的决定,最好还是不要轻易下。
所以,你的学习目标需要与你的职业发展像匹配。你需要分析你所在行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用需求倒推学习目标。
有个很简便的办法,就是去找所在行业做得最好的人,看看他们身上有哪些能力特质,这些能力特质需要学习哪些方面的知识。
03.一个要求:细化你的目标,聚焦聚焦再聚焦
如果把你的优势方向和职业发展能力需求各画一个圈,这两个圈的交集,就是你可以重点努力的学习目标了。
如果做到这里,你的目标还有多个的话,那么,请再做一下目标的断舍离,聚焦当前你最渴望的目标,记住一个阶段只能有一个目标。
李笑来老师提出的“七年一辈子”理念,我非常认同,人生的不同阶段可以是多元的,你可以花七年时间完成一项技能的学习,做到行业最牛,但不大可能同时完成多个目标。
2.快速突破,用元知识连点成网
当你定好一个目标之后,你会发现自己面对的还是非常浩渺的人类知识宝库。
要知道人类目前积累的知识,以及仍然在以爆炸式速度增加的知识,是你永远无法穷尽的。那该怎么办呢?两步实现突破。
01.吸收经典中的元知识
先不要去追那些领域前沿知识,回到最经典的知识,从知识领域的核心学起。我称之为元知识。
在任何一个知识领域,总有一些知识比绝大多数知识更具有现实解释力和穿透力,那些知识就是元知识。它们包括核心概念、关键模型和底层规律。
比如,你要学习新媒体运营方面的知识,那么,先不要去看那些《新媒体运营手册》之类的畅销书,也不要每天追着“如何取好10万+爆款标题”这样的文章,你可以先找一本传播学领域的经典教材,扎扎实实搞清楚传播的核心概念如“传播关系”“传播契约”“传播符号”“传播代码”“传播过程”等等,熟悉一下传播效果的经典模型“有限传播论”“使用与满足论”“一致论”等等。
当你啃下那些经典书籍后,再去看那些畅销书和爆款文,你会有庖丁解牛之感。
我们从小就听说磨刀不误砍柴功这句话,但是有多少人能够按照这句话去做呢?在这个节奏越来越快的年代,我们拿着钝口的柴刀却希望砍下知识的参天大树,最后不过砍了一些枝枝桠桠。
读经典就是磨砺你思想刀刃的过程。
02.让元知识迅速链接新知
工业时代,知识体系的隐喻是树状模型。树状模型最大的问题就是,体系缺乏动态的变化性,拓展性不强。
树状知识体系,可以在你需要的时候迅速找到你需要的知识叶片,但是很难产生创新的想法。
在这讲究跨界创新的互联网时代,知识体系的边界变得模糊而具有弹性。通过链接形成你自己独特的网状知识体系,才可能是最有自适应能力的知识体系。
因此,当你掌握一定的元知识之后,就要以这些元知识作为核心节点,开始迅速链接新的知识,速度越快越好、链接越多越好。
大脑神经网络研究告诉我们,神经元之间的链接越密切,思维的活跃度就越高。知识体系也是一样,当你的元知识核心节点与越来越多的新知识发生链接之后,就会慢慢地形成网络。
根据协同学原理,这种网状的知识体系,会产生网络涌现效应,你的创新知识就会在跨界与链接中产生。
3.解决问题+事后回顾,让知识内化于行
当你觉得自己对于某个领域的知识有所掌握时,觉得大部分知识都熟悉了,别人提到的话题自己也能说上几句了,听起来也挺内行的。这时候代表你已经建立起知识体系了吗?
且慢,赵括的故事没忘记吧?马谡的教训还记得不?书本上的都是显性知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道理,谁都能看,谁都能看懂,记忆力好的可以倒背如流,然并卵。怎么办?教你两招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
01.解决问题检验知识
理论是灰色的,而现实之树常青。
我有一个学习力超强的朋友橙子姐,最近业余自学职业生涯规划。
前段时间看到她在朋友圈招募免费当她职业咨询案例的朋友。这几天看到她朋友圈陆续晒出来一些咨询案例。
这就是学习新领域知识的最佳姿势。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书本上那一条条理论原则,才会一点一点变成实际生活中鲜活的经验。你才能把书本上的显性知识转化为你的自己的隐性知识。
当然,谁都知道知行合一的道理,有很多人也积极去做了,但是为什么还是低水平重复呢?你还需要另一招。
02.事后回顾汲取经验
这是解决低水平重复的关键。事后回顾(After Action Reviews,AAR),这是由美国陆军总结形成并筛选使用的。
通过事后回顾,你可以发现和了解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哪些方面做得很好?那些方面需要改进?优点如何保持?缺点如何改进?
具体来说,事后回顾有几点要求:
(1)迅速。要在任务完成后,尽可能快的进行事后回顾,这时你的记忆最清晰。
(2)详细。可以通过反思笔记的形式,通过书面方式把任务的细节写下来,特别要注意细节的还原度。
(3)归档。把获得的相关经验知识,归入你的学习文档中,便于随时调取查阅。
(4)行动。事后回顾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把上一阶段获得的经验和教训用于下一阶段的任务中,避免重复犯错,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
END
这是河东西知识管理研究的系列文章第2篇,感兴趣的话,欢迎持续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