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悠远的年代,村庄之外的蓝天碧野之间,散布着一处处风车。远远地跃入人眼帘的是像船帆一样的白色篷布,轻盈而灵动,反射着太阳光亮,晃动着水流波纹。风无声无息,帆篷鼓起,车轮旋转,吱溜溜连轴传动,清清河水哗啦啦顺木槽倒流入田。水润稻禾,青葱碧翠越发挺拔精壮。
风车作为传统农业灌溉用的大型农具,守望农田数千年,农户代代相传、年年相伴。农业合作化前,庄上各户单干,多半人家仅有人工踏车,只有简易的架子、扶手、踏枕、踏轴、转轮、槽筒,随时船载装运,就地安装。无论有风无风,一、两人,三、四人,搭住扶手,踩动踏轴上的木栓和木拐,转轮便拉动槽桶里由穿着小木板的木链条组成的穰子,槽桶里的木链就带着刮水的柫板向上运动,经过水钵后再从槽桶的上部翻转下去。如此循环往复,车口里就有了流淌不息的河水。踏车是颇费力气的苦活,效率也不高,夫妻俩早出晚归只能浇灌3、4亩地。而滚筒车、风车、洋风车、锥子车等则是以风力为主车水,一些大户、中户人家才有。滚筒车人力、畜力两用,圆形多为八合篷,也有六合篷,篷一般用丈蒲编织,高2米多,宽60多公分,常年挂着,不落不收,新篷草绿色,渐而为枯黄色。风吹篷转拉动水车,可以大水漫灌,也可以经车口里水沟往圩子内深处田里送水。没有风的时候,将牛牵来,拖动滚筒作业,滚筒车安装占地面积较大,管的田亩也较多,不是每个村庄都有。拥有风车的人家就相当不错了,人们评价那户人家比较殷实,通常夸赞说:这人家有风车圩子呀!里下河村庄的田块都是以河沟分割成片,沿外河筑圩挡水防涝,这每片地块就被称为一个圩子,面积数十亩到上百亩不等。一个圩子若干亩田,再有风车管整个圩子灌溉,这自然叫人羡慕不已。比较普遍实用的要数洋风车,正常可管30多亩田灌溉之用,村庄三分之一的中等户人家都有。
洋风车是在传统风车基础上改良而成,由过去的全木质构造升级为木、铁结合,许多部件以铁制作替代,更加简易、方便和牢固。人们习惯对比较先进一点的事物名称冠上“洋”字,因此称之为“洋车”。洋风车有六合篷,一根横平的天轴中部套一个六眼小木钵即天钵,六根竹篙栽进天钵眼孔并以铁丝固定,竹篙顶头扎粗铁丝每根相连箍围成一圈,每根篙子再挂扯上粗白布做的篷,形成一片圆形大风轮。天轴两端嵌有铁芯并伸突在外,左右两侧两根圆木支起的“人”字架,“人”字架上各镶一块钻了眼的小硬木,天轴的铁芯刚好穿进眼中架起。“人”字架可以根据风向移动,保证风力角度最佳。天轴下面是站轴,由两张木凳紧紧夹住,站轴又连接跨轴,跨轴则与水车相连,三根轴端头均以齿轮交错衔接。风轮转,天轴则转,天轴联动站轴转,站轴带动跨轴转,跨轴拖动水车转,河水就从河沟源源不断上岸入田。风水流年转不停,风车在民间被赋予吉祥之意,一辈辈庄稼人与风车有着无法言表的笃深情感。
洋风车车水动力源于风轮转动和三轴交互传动,但汲水却离不开水车。水车是一段长长的木制U形槽筒,一端搁在岸上,另一端伸在河里。水中有树木桩搭好的叉马,槽筒接水端用活扣固定在上面。槽筒顶端有乌拨,底部设有躺篾,一溜排齐整整的刮板像叶片一样,凭借一根根枙木串成链条,状如龙骨,连接岸上的旱钵和水边的水钵。风力带动时,刮板跟着转轮紧贴槽筒底部翻动,顺势将河水随槽筒向上运送,汩汩清流注入河岸边塘口,又经田间水沟流进农田深处。
风车虽然无需人力,却必须有人管理。上篷、落篷,降槽、升槽,掇叉、移向等,运作管理和日常维护少不了人工照应。平常的日子,交待10来岁的男孩:今儿去田里管一下风车。男孩天生对风车感兴趣,风轮吱呀呀地转,轮轴咕嘟嘟地响,清水哗啦啦地流,守候着出水口捉小鱼小虾,到水塘里逮青蛙、撮蝌蚪,躺在洋车篷下望天看云、闭目养神,满满的逍遥自在。不过工作任务也还是有一些的,大人临出门讲得清清楚楚。譬如,水槽出水少了要降槽,水槽过满旱钵吃劲要升槽。小家伙将这这活儿也当做游戏来玩,光脚丫跨站上槽筒边,蹲下身子一点点地往前爬,到槽筒接河水的那头,两腿分立于叉马间,松开绳扣调整水槽深浅,再顺槽筒爬上岸来。如果发现风轮运转异常,或慢或快,时疾时缓,则需立马掇移“人”字架,调整风轮方向,直至转速平稳。风力过大,转速太快,已损坏水车部件,又需停车减篷。减篷也有讲究,不可只减一只篷,那样会致使风轮不能匀速运转,必须同时落下对角的两只篷。田里浇灌润透,还得停车落篷。小家伙持一竿叉钩,一手拽住篷边,一手举竿钩开篷布搭扣,一张张收好篷布,卷起捆扎,肩背着一路欢快回家。
遇上大风、旋风,平日觉着挺有情趣的风车会变得面目狰狞。风轮呼呼地疯转,轴齿咯吱吱作响,立轴剧烈晃动,水车的刮板也因为快速运转扑啦啦地撞击着槽筒。如不迅即停车,极有可能断篙损轴、崩毁水车。田野里上演着一场人、风、车的大战,风凌空而下掠过田野大有排山倒海之势,风轮长臂挥舞帆篷噗噗有声大有与风决一死战的气概,管车的人冷静地辨明风向,小心翼翼地掇叉移向,或抄起叉钩直接到篷下伺机落篷,整个过程全凭机智果敢。有鲁莽者,仗着自己身强力壮,试图直接以手相博,瞅准时机抓住篷布一角逼停强行卸篷。这是人力与风力的较量,有时人不敌风,就被悬空吊起,高空摔下非死即伤。
风车主体以木结构为主,所用木材也比较讲究,关键部位都是桑木、榆木等细密、较有韧性的材质,风车好用、管用、耐用,均出自木匠手艺。乡村里木匠并不少见,但能做风车的却寥寥无几。做风车不仅要木工基础扎实,更要精明灵窍,擅长画图计算。一套水车部件从上到下环环相连,从头到脚分几段,处处榫卯、轴轮咬合、眼眼相对,尤须首尾呼应。单是水钵、旱钵和天钵,四周皆是眼,怎样对眼且分布均匀,实属不易。邻庄有个倪木匠,最擅做风车,名倾一方,虽已过世几十年,人们仍以倪木匠的儿子、倪木匠的孙子、倪木匠家的后生称呼他的子子孙孙。
顺风顺水是乡村农户子孙万代的愿望,农家生活里常常讲究风水,这都与风车有着密切的关联。风车,是千年来亿万农户寄以深情的耕种伙伴,曾是多少农家几辈人的梦想,又是多少农户传世接代的珍贵宝物。风车转,水花涌,泥土酣畅,庄稼欢吟,管车老农捧喝一口清亮的河水,胡茬上挂满晶莹的珠花,满脸皱纹如菊花一般舒展。风轮、天轴、站轴、跨轴、旱钵、水钵、刮板与流水汇成动人的曲调,美妙的欢歌在农人心田里升腾盘旋。这是最具乡村风情的农耕图景,也是记忆中最珍贵的独特风光。
作者简介:顾成兴,江苏泰州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华夏故里公益文化顾问,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事业倡导者和热心人。作品行云落笔如江淮之水,情怀不舍似故乡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