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家书

敬爱的父亲

        见字如晤。这应该是我第二次给您写信了,虽然是第二次给您写信,但是提起笔,笔仍在纸上呆呆地悬空了良久,不知从何写起。

        还记得第一次给您写信是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作业是给父母写一封信。然而,只因为在那时您把我送到了一个寄宿学校,那是我第一次住宿,我便在信里一味地抱怨你为什么要把我送到寄宿学校。作业交上去了,不出意外,我被老师叫去谈话了,老师劈头盖脸的说了我一顿,当时我并不能理解你们的辛苦,我竟然还可笑地以为老师是提前跟您串通好的,就是在故意为难我的,为了这个事我还烦了很久。现在想想我当时真的好幼稚,如果能有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我会亲口对您说:“老爸,谢谢您。是您当初为了让我变得更加独立,才把我送到寄宿学校的。正是因为您的良苦用心,才让我有了现在的样子。儿子对不起您,误会了您的深深用意。”

        曾经好多次盼望着能离开家,但真正离开家以后,一个人独自来到陌生的城市上学后,心里总归是感觉不舒服。记得刚报道的那天晚上,由于我去的比较早,我们宿舍没有一个人,晚上我独自站在阳台上,四周一片寂静,我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那里,宿舍的那扇门一直在吱呀吱呀地响,响的我心里阵阵凄凉。我想给您打个电话,却又害怕耽误你的工作,因为在每年的那段时间您一般都特别忙。再三犹豫,还是没有敢给您打电话。然而,在军训刚刚结束的那天晚上,我正走在回宿舍的路上,您就给我打电话过来了。我迫不及待地按下接听的按钮,我记得当时您的第一句话是:“儿子,钱够花不?别再吃上省钱花,该花的钱咱花,不该花的钱咱不花,钱不够的话给我说我再给你转,”接通电话我一句话没有说,您上来就说了一大堆,我的脾气比较倔,就说了一句:“钱够花。”然后,您又接着问:“晚上被子盖好了没?睡觉冷不冷?学习不要有压力,学不会就算了。”“我知道了,我又不是小孩子了。”“那行,没事就挂了。”就这样,您第一次主动打给我的电话就这样草草结束了。说实话,当我接到您给我的打电话的时候我还是比较意外的,第一次离开家去一个陌生的城市上学,您居然给我打电话了,当时别提我有多高兴了。回到宿舍,室友在一起的欢声笑语,我仿佛也听不到了,满脑子全是你关心我的话。老爸有你真好,现在回想,如果能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好好对您说:“爸,你放心,钱够花,你儿子在学校能吃饱饭,我们宿舍有空调,晚上睡觉一点都不冷,我会好好努力学习的。老爸您就放心吧。”

        在我小的时候您老是不在家,记得有一次你回到家,我就用我的小手拉着您说:“爸爸,你能不能不出去干活,能不能多陪陪我?”记得您当时说的好像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想要什么就自己去努力争取,我想让你跟你妈妈能够过一个很好的生活,所以我就必须出去工作。”当时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就很委屈的点点头。您笑着摸了摸我的头,眼角好像泛起了泪花。这几年您一直在外奔波,往日像钢铁一般挺直的脊梁开始渐渐微弯,您开始有了白发,脸上也开始有了皱纹。这次寒假回到家后,霎那间,我发现您好像老了。我这才明白您为了这个家付出太多了,您为了这个家舍弃了太多了。现在我开始明白您说的话,想要什么就自己去争取。我的成绩一向不太理想,您也从来没有逼着我学习。每当我的成绩下来后,您看到我的成绩不太好,您就会说,没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学,如果学不会那咱就在以后另选一条路。我知道您对我有很大的期望,一直期望我能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老爸放心吧,我一定会尽我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学习,去奋斗。最后,还有一个事,希望您以后少喝点酒。我知道您不服老,但是年龄大了,不为您自己,为了我们一家。以后少喝点酒,好吗?

此致

    敬礼

                                      您不怎么孝顺的儿子

                                                2020年2月27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亲爱的老爸: 您好! 你可曾知道,在我提笔写下这几行字的时候,笔尖在纸上停留了有多久.....不知...
    轻翼阅读 1,863评论 0 3
  • 亲爱的爸爸: 您最近过得好吗?身体好吗?一切都好吗?虽然女儿有好多的话想对您说,但常常因为我们的生活观念、生活态度...
    点点滴滴都是爱阅读 300评论 0 2
  • 我妈妈是一个很可爱很乐观的妈妈,她真的是全世界最棒的妈妈,我希望写一封信好好的感谢我的妈妈,更正式一点的去表达我的...
    昱小仙阅读 367评论 2 0
  • 最近入了手账的坑。
    王静贤阅读 112评论 0 0
  • 昨晚和徐军聊了一个多小时,通过深度的链接,发现我们有很多相似之处,虽然我们成长的环境不同但心里路程都差不多。 ...
    小益_2017阅读 25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