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思考】前段时间心理学界的李雪、徐凯文、武志红老师们掀起了一场关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爱恨情仇的微博争论,随之引发了很多人的争论和思考。感谢他们的观点和分享,我也试着写下一些自己的思考。
课题1:伤害源自于“爱”还是源自于“恨”?
在父母与子女相处中,伤害总是不可避免的。小到对子女的控制,大到对子女的虐待。很多时候,父母是抱着“我为了你好”的想法去干涉孩子的生活,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网络上经常有跳楼自杀的新闻,前几天还出现一则【14岁男孩睡懒觉被母亲掀被子 一气之下跳楼轻生】这样一则新闻。
很多时候,或许如徐文凯老师个案碰到的,“孩子出问题后,抛下一切,连夜驱车千里,或坐航班从外地赶来的父母,见到孩子那一刻,他们痛哭流涕。“
这样的父母对孩子的伤害源自于”爱“,但却是以错误方式表达出来的”爱“。他们的方式不对,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否定他们的爱。
没有人生来就会做父母,与其说父母教育孩子更加优秀,倒不如说,是孩子帮助父母更好的成长。
另外,也有一些极端的父母。
正如豆瓣父母皆祸害中提到的,会出现虐待、性侵,精神暴力的父母。或许也会出现:
李雪老师所说,有的父母总是逮个鸡毛蒜皮的事情反复攻击羞辱孩子,闹得好像天大的事儿一样,因为这样逼疯孩子,把内心的痛苦转嫁到孩子身上,会感受到放松舒爽,跟吸毒成瘾差不多。当孩子被洗脑附体一样开始实施自残自杀行为时,是妈妈到达巅峰快感的时刻,看着孩子掌殴自己、刀割自己,会控制不住嘴角上扬,会心一笑。
如何会出现这种情况?或许是父母自己都无法照顾好自体,更无暇顾及到孩子。
咨询师面对这两种父母带来的伤害,该如何帮助来访者疗伤呢?
就像是很多人疼,去医院看病一样。医生肯定要检查一下病因,而不会随便下论断说,所有的疼都来自于一种原因。
而心理上的病因,正如武志红老师所说,要探寻造成伤害的“心理机制”。
课题2:我们要与父母和解吗?
不论父母是不是祸害,不论得到的是爱还是恨,不论要不要与父母和解,更重要的是,自己与自己和解。
或许,来访者在周遭谈论“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信念下,如果认为父母是坏的,是错的,会加重自己的内疚和冲突。于是,武志红老师告诉我们,《为何家会伤人》,减缓来访者的冲突。
然而,如果不分原因就强调“父母无条件的恨”,似乎也违背咨询师“价值观中立”。
正如李雪老师所说:
心灵成长我们需要不断看清真相和对痛苦自我负责。
真相是,如果父母爱我,我不否认;如果父母恨我,我也承认。
我可以去爱,我也可以去恨。
然而,最终的目的,是达到自己与自己的和解。
在生命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与课题去完成。尽管很多人想去控制他人、改变他人,然而,这太难了。
我们很难去改变他人,然而,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这样的改变自己,不是为了他人的期待,而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在遇见更好自己的过程中,或许会有其他影响发生。
看清真相的过程中,会有愤怒产生,这是疗愈的必经之路,允许愤怒无常的流经,才会有爱的能力生发。当我们跟内在的父母和解,当内在的父母不再跟内在的孩子较劲,自然能收获不一样的人生。至于外在父母,他们若自发渴望成长,我们自然愿意伸出援手,父母成长变化了,大家能舒服共处那是极好。如果父母依然选择沉浸在纠缠痛苦中,那就允许他们如他们所是,不去妄想改造,不去强求和解,允许各自按照各自意愿过一生,这是真正的慈悲。也许父母会祝福你活出自己,也许父母会诅咒你因为你不再跟他们纠缠在一起。无论如何,你都配活出比父母更宽广更自由更丰盛的人生。
课题3:菜鸟咨询师学习之路
看李雪和武志红老师的文章,他们对人的心理分析深入深刻,文章犀利,很容易探到来访者内心,引发共情。
理论是基础,但还有个重要的事情是接地气。高高在上的理论和学术会引起学院派人士的共鸣,但在大众间会有距离感。
还有就是,咨询伦理常记心中。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