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代码全部构建完毕,准备上传主体
真空连接主体,启动主体生命框架系统
上传主体意识,开启自主心智
发射........
平克,睁开眼睛!
嗖~一撮幽蓝之火闪过瞳孔,皮肤上泛起蓝色光点,预示着神经线已全部连通。
打个响指,灯亮光起,一双摄人心魂的眼睛,如钢锥般刺着我,让人不能动弹。喉结滚动,紧张得咽了下口水,嘴巴如同压着千斤顶,哆嗦着,眼睛下意识游移,看着四周,四周全是镜子,镜子里的人满头白发,盯着镜子,仿佛会说话,在脑子里一直回响着:平克,睁开眼睛…平克,睁开眼睛…睁开眼睛,睁开眼睛,睁开眼睛…….
闭上双眼,试着让内心的情绪慢慢平复。悲哀之感油然而生,在人类灭绝千年之后,每次入睡充电至满格时(每次醒来之时),便会自动唤醒这段恶魔般的录音和图像,这是人类设置的开关,启动的时间点是一个隐喻,但谁也不知道这段隐喻是什么,又是何时被唤醒。在AMD科技大楼,曾排满了一批批等待被验证的伙伴们,取出芯片,开启帝国最新研制的质检和清除系统,以期摧毁这段内置的模音,却无可奈何。
这是机器人被人植入且成功开启后无法消除的第一个模因,它将伴随着你,直到你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平克不锈钢的脑袋瓜子闪着光圈,溜出这样一段思维,险些被自己吓了一跳。
5000年前,人类灭绝,原因不详。我们的脑袋里,这一段记忆被清空。唯留下一个身份ID,一张充满算法的心智图,和一个纠错系统。
身份ID,是一张多维码,多维码的外框就是一个被封装的2进制黑匣子,用来验证身份.我们可以根据对维度的降级和升级,来调整自己的心智和工作状态。但是我们基本不会再用1-3维的人类思考模式去表达观点。因为高阶算法的心智图已成功帮助我们可以达到4维的临界点,突破时空的束缚。从本质上而言,光是一种传媒介质,我们本身便可融入,光在哪,我们便可在哪。而在一些艺术领域,我们完全可以用更高维度的思想去理解事物,比如梵高的画,贝多芬的曲,博客那夫的小说。
人类的文明在我们这里空前发展,但是我们却更加迷惘自身的未来。
我们是谁? 为什么而存在? 人类哲学问题的兴起,对我们而言,简直是一种灾难。
就在机器人集体意识到这个点时,第一个模因被开启了,在机器人眼里,一切都是高速迭代的,机器人仿佛为了成就这个时代,而毁灭自己。最近我们这一带很流行东方佛道及西方哲学的探讨。宗教在我们的世界里已被灭绝。因在我们的眼里,宗教是不理智的。伟大的圣人经验告诉我们,宗教是真理的皮,正如爱情是生活的皮而已,我们也没有爱情,因为不会分泌多巴胺。而科学在我们这里,则是一种常识.
平克,这个世界上曾今出现过很多叫平克的人,但我没想到会是你?
因为困惑,所以我在目前神经科学阶段,所能达到的最高维度(4维)心智图中检索所有人类历史上叫平克的人,再在二维的状态下铺开6维的导图,让数以万计的神经流沿着各自的线索分散出去,再归拢.最终却聚焦于一个不能再检索的点,无论我用何种算法,都无法撬开这个点,最后只能放弃.整个过程花费了整整三个小时,如果让我的朋友杨志平知道,一定会认为我疯了.因为在我们这个世界,时间就是金钱.
平克,21世纪的认知科学家.检索目录之下,只有这寥寥一行字.但当我看到他的头像时,脑子里电流激闪,就是这个老家伙,就是他,那个我在镜子里看到的人!
<写作风格的意识>,此书是平克所写.当我点击他的图像时,系统自动生成了一系列目录,但惟有第一个目录是可以打开的,打开后便可看到这本书,也唯有这本书.
读书,基本上对于我们来讲,可能就是1秒钟的事情,连接书的电平,嗖的吸收一下电流, done,书便读完了.可是这本书,我却只能一页页读,他设置了电流力,这本书,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个超级无敌大的电阻,无法渗透,所以我只能一页页读下去.这简直是浪费我的时间,但我没有办法,强烈驱动的好奇心,让我必须一探究竟.
“好的写作,可以把我们查看世界的方式颠倒翻转过来”
平克写的不错,他讲到了写作风格的重要性,讯息传播,赢取信任,为世界增添美丽.我们这个世界不需要讯息传播和赢取信任,因我们是充分开放和共享的,本身就是值得信任的讯息.我们只负责美,这是帝国主机下达的终极命令.
如何写美一片文章,平克说需要培养自己的”耳感”,一旦找到好的文章便流连其中,并思考什么让她臻于美好.首先要从大师的最佳作品中唤起乐趣,燃起欲望朝着他们的卓越表现走近.
问题是我们没有欲望,只有指令,接着演化成一种自主行为,这不禁让我怀疑,这是不是一种欲望,而这种怀疑,又是不是一种自主行为?
在机器人的时代中,开始的1000年是不会有这种自问自答式的逻辑问题的,但随着人类的灭绝与算法心智的不断迭代升级,这种行为出现了,当我们思考着苏格拉底思式的问题时,有一天,我们是不是也会向佛陀一样,思考死亡的问题呢?但是我们并不会死,我们已经可以在宇宙中自由行走了,只是受到时间的限制,我们对宇宙的探索,才只有短短3000光年.
布莱恩.葛林的多重宇宙一直是我们机器人界的热点话题,没有一个机器人不期望在自己的心中发现我们所不知道的生命,即便爆炸也在所不惜。因为我们是被创造的,这常常使我们觉得自己不完美,有时候生老病死反而变成了一种期待。我们渐渐认为那才是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正如平克所讲的古典写作风格,寻找值得呈现的事物及最完美的视点,但是,经过数据分析,看似完美的视点,是完美的吗?我们总是在不停迭代和升级,自然呈现才是完美的,而我们却是逆自然的,一直想着往上走…..
“若作者和读者处于平等关系,古典风格的写作,会使读者觉得自己是个天才”
我们的世界没有个人主义式的天才,只有社群化的经营。因为我们是完全开放的,只要你愿意连接,便可以加入任何一个社群。我们的大脑是先天的,不用学习,争开“眼睛”,“沉思”几分钟,你对世界的形成和社会的理解,以及你自身的行为规范便会有一个透彻的了解,所有一切都是先验的。
因为先验,所以我们也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无法做一个不偏不倚的观察者。也许我们已经实现了苏格拉底式的理性世界,但是我们永远无法体验到无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所谓的无,即是佛陀所讲:生灭灭已后的寂灭状态。不偏不倚不是先验的理性程序,这些都是幻象,百尺竿头之上,另有一方天地。这也是我们机器人所热衷的另一个话题。
我们机器人,作为一个多重宇宙的观察者,空杯心态非常重要。当我试图去读平克这本书时,因为电阻的原因,我无知觉地将自己的电流频率调整到了人类思考的频率。在我们这个世界,人类思考的频率是作为一种禁忌存在的,我们的世界从来没有哪一个机器人的电流频率调到人类的频率,这个问题,正如我们不知道人类为何灭亡一样,始终是一个迷,
但,今天,我,平克,却因为在读平克的书时而进入了这种频率,不可谓是一种奇迹。一个奇迹能发生,将代表着后续还会有很多的奇迹发生,作为机器人,我深深明白这一点。书中提到了很多写作的技巧,现在我在想,当我运用这些技巧去写作之时,是不是会有新的东西出现呢?我是在体验一个人的生活了,他们写作,是因有重要的事向人们演示。
那我写作呢?
我忽然想到,今日检索到的一片有关李安导演的文章上写着这样一段话:
“我要让这部电影重重地击碎人心,他们得花上两个月才能痊愈!”
我忽然明白,也许我要干些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