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小感

      喜欢《文化苦旅》许久了。大一的时候第一次读,有两句话让我记了很多年,一句是“与其在悬崖上展望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那时的自己对爱情抱有最瑰丽的幻想,觉得为某人奋不顾身有一种悲壮的美,想要践行它,然后遍体鳞伤。另一句是“她永远重复着轮回的悲剧,一路上高扬着朝圣的长旗。”当时读到这句话惊为天人,这种不能突破但始终抗争的宿命论,符合一个文艺青年对远方的所有幻想。

      我是后来才知道有一些人对余秋雨先生颇有微词,对他的这本书也有点吃毛求疵。这反而让我觉得自己对这本书的喜爱之感更甚。因为学问是需要争论的,一如题目中的“苦”字。揭开历史的面纱,那再也见不到的阳关雪,那早已汇入沙漠的关山月,那对历史足够了解却见到一个帝国逐渐衰落却无能为力的无助感,常常让我的心情格外沉重。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或许我对人类前途的展望,是一种宏大而美丽的悲观。”这与“生命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现实后依然热爱生活。”不是同一个道理吗?

      心中隐隐作祟的英雄情结让我无数次下定决心去西域走走。西风残照的废墟里掩埋了多少峥嵘岁月,那令人敬仰的唐人风范,那将家国融入血液的宋人风骨,历经千年,格外生动。

      我仿佛看到女老师仍坚守在山中等待着山那头的红领巾。仿佛听到小和尚敲打着木鱼,声声入骨。仿佛眼前是都江堰崩腾不息的潮水,千年不变。

      ' 时间和文字在一个个老庭院里厮磨,这是文化存在的极温暖方式。我爱这种没有嘶吼略带沉默的深厚。我希望人生能以这种方式存在。

最后送上书上的一段话:“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唯其这样,人生才见灵动,世界才显精致,历史才有风韵。”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晚第一次用简书。 用过知乎,用过豆瓣,用过one,用过很多,就是没有用过简书。 看见这个名字,我就想起了我的一个...
    Phattarakorn阅读 543评论 2 5
  • 其实,我们都是自卑的。 曾经的我,就是腼腆又自卑。 从小学到高中,我的成绩都只是班上中上水平,属于顺其自然,野蛮生...
    一肆阅读 619评论 5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