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茶室的三年时光里,可以看见现代人对于茶道的讲究,已经做不到唐宋时期的精致庄重,却也不如大家所讲得那样与柴米油盐混入一流。尽管人们不会再用繁复而充满仪式感的流程,然而在普通家庭,客人到访时,热情地奉上一杯热茶,仍然是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的仪式感。若是有一间雅致的茶室,一定是在生活中对美有鉴赏与追求能力的人了。
在这里为什么要讲“能力”,因为茶作为国之饮品,的确已经不像古代只能供王公贵族享受,茶道之精神已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浸润在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茶道之艺术享受从“茶道”一词出现开始,需要的繁复精致的器具与品质精雅的茶室建造都在温馨提示各位:需得物质基础搭建,一般人仍然是无法将茶道上升至艺术享受层面,普通人品茶之健康,有“能力”的人品味艺术。
然而时至今日,我们若要大力推崇茶道之美,普通人如何能领略呢?此时须得深挖茶道之美的内涵——我认为是人文精神之美,若是将注意力转移到茶道之美的内涵,便是“一草一木总关情”,无所谓过于精雅的器物了。
如冈仓天心所说,中国的茶文化在向外输送之前,就充分融合了道家清净无为的思想,向外输出的过程中,借助禅宗的发扬光大,将道家思想落实到日本茶师对茶道呈现的方方面面的设计当中。当今世界对日本茶道的认可,无不是因为这种艺术的呈现。这样艺术的呈现,因了细节之处透露的精致讲究而多了一种“繁华事散逐香尘”的感觉,日本如今盛行的“侘寂之美”也得归功于茶师们的极致追求。
无论如何,我们追根溯源,茶师们对器物的极致追求归根结底是为一种精神上的自我救赎。冈仓天心说:“艺术,若要被充分欣赏,便必须贴近当下的生活”,在器物与环境的打造上,可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一切,一器一物只要真心对待与喜爱,“放茶具的手,要有和爱人分离的心情”,这样来的体验毫不会逊色于千利休的数寄屋了!其次是清洁,这是茶道之人文精神享受的基本也是关键,“因为茶道的艺术,也蕴含在除尘与清理的过程间。”这个过程也是安顿整理身心的过程。这样一来,但凡是有了茶道的心,无论何时何地也能体验茶道之美的人文精神享受了。
人的生命是一个体验的过程,精神层面的探索与享受是一个不足为外人道的、自我的过程。茶道给了人一个寄托无可言说的精神感受的通道,使人冷静安详。千利休在死之前也要先行最后一次茶道,仿佛这是将灵魂送往净土必经的仪式。茶道,从一片片小小的叶子开始,连死亡也变得高雅,这是茶道的至美——以永恒的姿态涤荡出来的人文精神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