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有个想法,播种一间读写教室。每天拿出一块时间和孩子们一起读喜欢的书,写想说的话,做一只笃定的蜗牛,不疾不徐慢慢前行。
几年来苦于光有想法,没有好的经验,一直不知该怎样更好的去做。于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这样困扰着,推脱着,两年一晃又三年。
反思原因,分析自己,属于那种得过且过之人,除非“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否则只会一直“装睡”。分析外在,无时间、无方法经验、无人同行研讨、短期不仅会带来切实的好处,成绩还有可能被耽误……理由总有上百个。
今年有两个契机,终于让我开始尝试去做,一是有了逼自己的外因,因换了个工作环境,带了群时常让自己陷入深度自我怀疑的娃,“诸多问题学生➕诸多学生问题”,让我深觉近20年的一线教育教学经验毫无用武之处,敢问路在何方?唯有脚下。二是,来自内心的觉醒。人到中年,不想再走来时的路,更不可过一眼看的到头的生活,唯求变也;三是来自外在的召唤,参加肯读营、写作营,虽然自己一直只做了个默默,但看到群里那么多优秀的人,每天仍在内卷着进行高质量的输入与输出,不断提升自己、丰盈自己,同而为人,我何以相差太远?
如此,我开始了做一件事所需几个必要步骤:一是有想法;二是有断绝千万条理由与退路的勇气;三是干就对了;最可贵的是,我还幸运的具备第四条,背后有强大的能量场的激励!
我开始想目前最紧迫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读什么?二是什么时间读?三是怎么读?前两个问题就像做数学题,是有标准答案的;关于第三个问题,前面已有很多人在趟路,我们现在已经是站在前人经验面前,可借鉴、可发现、甚至还有可能进行创造。何乐而不为呢?
关于童书解读,祖庆老师的一句话印象深刻:“解读童书的诀窍只有一个,你读完100本童书就会了。”直白就想在说:饭一顿顿的吃你就长大了。那就先从每日带孩子共读一本绘本开始,一本本的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