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掌柜:怎样在熟人社会里做生意-《得到大学》笔记

脑图:


图片发自简书App


思考:

如何在熟人社会做生意?

这个问题很好玩,相信每个人都能举出很多例子. 这个例子也让我想起一个自己家的例子.

我的老家在天津市的远郊,乡亲们世代务农,在早些年工业不发达,乡亲们收了粮食,都是找个磨坊来加工自己的粮食.而我们家就有一座磨坊,专门为四里八村的乡亲们服务.

增强邻里服务

你可别小瞧这个磨坊,它除了加工粮食,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那就是信息交流中心.

在那个时代,乡亲们交流信息的渠道除了串门儿,就没什么了.而串门儿它天然有个局限性,那就是你只会到你熟的邻居家去串门儿,而且这个串门儿也只局限在本村.

而磨坊就不一样了,谁家都有加工粮食的刚需,差不多每个月都要到磨坊加工粮食,而一般加工粮食都是要等上十分钟、八分钟的,那这段时间干什么呢?

交流信息呗,张家长李家短、村里镇里的奇闻逸事都在这汇总. 有点好奇心的都会定期拉点粮食来加工,貌似加工粮食,其实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交流信息.


培育邻里关系:

有些粮食加工量比较少,加工也简单,这时我们基本就不收费了. 乡亲们其实都会记在心上,下次加工粮食比较多时,就主动把粮食加工的糠和麸皮都免费留给我们,这些收集起来卖给饲料厂也是有收益的. 其实大家心里都有一本账,去平衡舍和得.


怎么收欠账:

这一点很有意思,那个时代,农民都比较穷,难免有捉襟见肘的时候,有时候就会有欠账,只要不太大,一般我们也都能接受.

但这个欠账的记录方式却非常有趣,在磨坊的显眼处,张挂一个大黑板,谁家有欠账,就把名字和欠账金额写在那里,你想起来就来还,你想不起来名字就一直挂在那里,还账的周期各家长短不同,但几乎没有赖账的. 而且只要手里有了钱,都是第一时间来还.

要知道,每天来磨坊的乡亲很多,进门就能看到你的欠账,这毕竟还是有压力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