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季乙。
首先很感谢很感谢所有关注我的小伙伴,《空巢青年》那篇文章发布后波澜不惊了两天,今天在我睡醒的一刻炸开了花,至今懵逼得缓不过神。
可能是因为我选择的话题比较“犯规”,【亲情】向来是每个人心里最柔软的一部分。很多读者都有比我成熟的思考,但小小地提醒一下,通常看完这种类型的文章容易在第一刻泪流满面感触颇深觉得好有道理,但半天后可能父母发过来的一条微信又是以【我很忙,晚点回复】来搪塞。还是那句话,想了就要去做哦~
留言里有部分读者目前在找工作,也有跟我一样裸辞的情况,所以想一并聊聊我在裸辞空窗期的焦虑以及应对的土方法,这主要针对毕业生或没啥工作经验的小伙伴哦。
01 工作也像围墙,拥有的人厌弃,没有的人忧愁
经常说趁着年轻去旅行,可是我在大学的时候没有踏出过外边一步,因为我是个典型的守财奴,没稳定收入的消费给我带来罪恶感。
可是工作以后想出去走走也没机会,曾经请假两天去湖南,中途解决项目的bug就花了一天。
有钱和有时间,向来只能选一样。
所以说,工作也像围墙,围墙里的人盼着跳出来,找自由,寻梦想,围墙外的尖着头想钻进去。
所以有人拼命在找工作,因被拒之门外而沮丧,有人每天睁眼恨不得一头撞死不懂自己为什么又要上班。
我的很多朋友佩服我裸辞的勇气,每天呼吸着自由的空气,对她们来说是种奢侈品。
的确,刚开始提辞职是爽快的,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浑身轻松。我离职前苦口婆心地跟我旧同事说,明天我就要刑满释放了,你自己好好做人争取减刑。
接着是陷入某种颓废的狂欢,人是懒惰的。一旦习惯了某种懈怠,可能真的会一蹶不振。虽然我在离职前给自己定了非常周详的规划,但每天打打折扣,最后自己就像一坨烂泥一样扶不上墙。
我曾经连续五天没有踏出宿舍,等到真正走出去时有种恍若隔世的精神恍惚。我还曾经一个人在做午饭的时候莫名其妙哭起来。
所以对我来说裸辞最考验的还不是经济,是自己煎熬的内心。
人与社会长期脱离会产生不安全感。为什么人要学习,要工作,它占用了我们几乎一辈子的时间,因为如果没有了一件事情一直在坚持做,很快很快就会空虚无助。
02 人生那么无聊,培养点兴趣吧
每个人离职的原因不同,我因为原本对这段时间已经有自己的规划,所以我只要去执行就可以了,积极地做“正事”相对来说能安抚自己的不安全感。
比方说,学习了编曲并用4天做出了人生的第一首音乐。坦白讲我先前不敢想象这是我能做出来的东西,就像我无法想象我在今天能用一篇小文章收获这么多的朋友。
有位读者说仿佛大学毕业后日子一望到头。我觉得吧,人生都那么无聊了,一定要想方设法让自己有聊。
头脑风暴,天马星空想想自己想做的事情,用一张纸列出来,哪怕它遥远得有些可笑。然后你再去搜搜看,怎么去做,自己真正地迈出一步的时候,它也就没你想象的那么高不可攀了。
另外说说克服赖床的问题,我在大学时被封为睡神。我离职后每天看到自己的起床时间就又开始了一番自我唾弃,周而复始。但现在起码起床后还有时间做个早餐,这对于一个90后中年少女来说应该值得炫耀吧。
我的方法就是,设定了几点起以后,立刻马上像逃难一样蹿起来,不管你有多困昨晚有多晚睡。然后在当天靠着一股洪荒之力硬撑着不睡觉,当晚十一点丢掉手机准时躺在床上,即使睡不着跟天花板干瞪眼,也不要再去碰万恶的手机。
如果生物钟还不能调整,就再重复一天,保证最后一沾床就睡,每天精神抖擞打了鸡血一样。
03 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耐心等机会
还有部分小伙伴是找工作不顺利而被迫停留在裸辞空窗期,那跟我培养自己的兴趣是一个道理,不过你可能要学一些更功利性的技能哦。比方说PPT,Excel技巧,简历制作技巧等等。
千万别海投,那种一把石头撒下海毫无回声的失落会摧毁人的自信的,这个年代精准营销才是提升效能的硬道理。
找准一个企业以后,精读HR的招聘需求,把自己的简历的每一个点都踩在关键需求上,最好再做做对企业的调查,读几本专业书,制作一份诚意的面试作品……所有的一套下来,是没时间再让你感觉焦虑和不安的。
再换个角度,HR自己的招人压力也很大,他们也希望能看到一个让自己眼前一亮人赶紧结束痛苦的招聘,这是个双方互需的过程,完全没有必要觉得自己是弱势的一方。
找工作也像找对象,总得允许有别人看不上你的时候,但通常最后都会找到最适合你的一个。慢慢来,以后还有一生的时间要工作,这一时半会的调整是自我充电的过程。
我还记得高考前一直激励自己的一句话,现在一样适用,马云爸爸金句: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而看不到后天的太阳。
PS:今天是一篇鸡汤浓厚的文章,但不可否认人在低谷期是需要鸡汤打几针强心剂的,希望能有起到大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