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不再评判自我
2018年5月27日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跟父母参加一个饭局,几个家庭都带着孩子。我算是一直学习成绩比较好的,所以席间听到的都是赞扬声和母亲的那种假谦虚。一个较为年长的人,突然提议让小孩们即兴演讲。而我记得将自己的一切“优秀”归结为“幸运”,幸运的生在这个时代,有着比家长那个时代更好的教育与环境。最后,重点放在了他们那个时代的人之艰辛与伟大。然后,年长的人落泪,获得所谓满堂彩。
一个人内在的声音和价值体系,其实是在潜移默化中继承,又通过多种外部环境的雕塑而渐渐形成的。当这种价值体系让你的生活混乱无比,让你痛苦到寻找原因之前,你是意识不到它的存在,更不用谈及其问题。甚至在生活已经是一团糟时,你仍在责怪自己的懦弱和无力。殊不知造成一切痛苦的是内在的批评声,它让你分不清楚事实与评价,它让你觉得一切的成功都是侥幸,只有失败永恒。
小时候那个坚信自己幸运的我,那个在满堂彩掌声中不断强化这种价值观的我,以及那个在母亲永远不满意的恐惧下努力的我,在经历了人生最为黑暗的6-7年后,终于明白了什么叫病态式逻辑,也看到了这种逻辑对一个人的限制。而这黑暗的日子里,我和蔡桓公一样质疑扁鹊的判断。只希望,在病症深入骨髓之前,我和扁鹊能治好我。扁鹊是那些关掉耳边响着的声音时,在我耳边嘶吼的痛苦。
意识到问题,理解了原理,这大概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一的救赎。接下来的是实践救赎和与反复斗争。第一步,是区分现实与自己的看法。第二步,是理性看待随之而来的痛苦和担忧,承认它们的存在,不要试图消灭它们或者逃跑,理智分析。第三步,用中性鼓励的方式说出分析结果。
感觉其中最难的步骤是区分现实与自己的看法吧。因为很多时候,真的不知道现实是什么,它和看法总是搅和在一起。我害怕对现实的低估,害怕乐观的看待问题。这又如何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