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婆不在了,曾经许下的愿望再也没了

2015年4月,突然接到家里的电话,妈妈告诉我一个非常遗憾的消息——外婆离开了,还问我是否要回家。

那时候我还在杭州。我沉默了一会,说:“不回去了。”又和妈妈聊了会,就挂了电话。

挂了电话后,那一整天我什么都没干,就在出租房了静静的想了一天。

外婆出生于和我们村相邻的一个村子里,小时候应该也是在那里长大,因为我的一个大姑奶奶(我爷爷的姐姐)和我说起外婆的时候,说她小时候和我外婆玩的很好,但是我问外婆是否记得我那个姑奶奶的时候,外婆很茫然,说不认识。这些都是些非常久远的事了,可能外婆真的忘记了,也可能是姑奶奶认错了人,不过,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

太姥爷是个生意人,因为生意上的需要,太姥爷把全家都迁到了镇上。也正是因为太姥爷经商的原因,在遗失的那十年中被打上了地主的标签,在那段动荡的岁月里,全家人都生活的非常艰难。

大舅姥爷(外婆的哥哥)的几个儿子都因为家庭成分不好而娶不上媳妇,最后只能用互换妹妹(对方的姐姐或妹嫁到这边,自己这边的姐姐或妹妹嫁到那边)的方式来解决成家的问题。其中舅姥爷的一个女儿(我妈的表姐)的命运有点残酷,已经嫁人了,还生有一个孩子,后来不知道是丧偶了还是离异,所以,她就被娘家用换妹的方式又嫁了一次,为弟弟换回了一个媳妇。嫁到第二户人家后,又生了两个孩子,最后不知道为什么,她喝农药自杀了。

刚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很震惊,不过想起爷爷的事后,很快就释然了。生于那样一个时代,那样一个小地方,很多人都没有选择。

和自己的侄女相比,外婆算是幸运的,可能是外婆早早就嫁了出去,又或许是那时候斗争刚开始,还没有后来那么剧烈,那段动荡的岁月并没有给外婆带来太大的影响,所以在我出生并慢慢长大后,外婆还是一如既往的慈祥,做事也是有条有理,一丝不苟,给人一种大家闺秀的感觉。

外婆干活的时候一直是不急不躁的,她讲究慢工出细活,所以尽管干活比较缓慢,但依然认真,从不着急。对于这点,妈妈很好继承了外婆的前半部分,把不急和认真学了个淋漓尽致,但却没学到后半部分的皮毛,每次我们偶尔偷懒或不认真做不到位的时候,就脾气急躁的把我们骂个狗血淋头。

正是因为外婆的这种特性,常常完不成生产队的任务。听妈妈说,那时候耕地有两种,一种是公家的,就是生产队的,还有一种是自留地,种田的时候要先种完公家的那部分,然后才能种自留地的田。那个时期一般都需要使用票证,而农民是没有粮票的,所以想要吃上饭,只能自己种,外公大部分时间在外面工作,所以这些活都落到了外婆和妈妈的头上,那时候外婆还被生产队分配了几头牛的喂养任务,所以妈妈每天放学回家吃饱饭之后就去割草喂牛,而外婆就忙田里的活,外婆和妈妈干活都有点慢,加上还要照顾两个舅舅,最后常常导致田里的收成不好,没有达成生产队的目标,但生产队是不管你什么原因,他们只看有没有达标,没有达标那就只能自己补。外婆把自留地田里的出产都拿出来了,有时候还是补不上,最后只能到有余粮的人家里去借,有借就有还,有些人家可以用钱来还,但有些人觉得钱没用,只要粮食,然后第二年的压力就更大了……不过幸运的是,外公有固定工资可以拿,而且也有粮票和肉票,才不至于让家里饿着了。

我奶奶可以不靠外人,一个人依然能活的好好的,但换成我外婆的话,就不一定了,因为外婆没有奶奶那么能干,而且干活慢,如果不依靠任何人,她会活的非常艰难,甚至可能活不下去。

我本以为在外公离开后,外婆会跟着小舅舅生活,没想到却是一个人生活。不知道是因为外婆自己的坚持还是别的原因,外婆搬离老屋,回到自己曾经住了十几年的房间,并且在已经过世的叔公(外公的弟弟)家里做饭。

外婆一直都是在家里种地,后来地被政府收回去了,说是变成城市户口了就不能再拥有这些地了,然后换来了每个月60块钱城市户口补贴,这是外婆未来生活的唯一稳定经费来源,还有一个不怎么稳定的渠道,就是儿女们过年过节或平时看望外婆时给的生活费了。

外婆每天要吃饭,买菜,每月交电费,靠这一点点钱,外婆根本维持不了自己生活。没有经济来源,买米买菜还要让小表弟去市场买,买回来后又需要自己动手做饭烧菜……想不明白外婆为什么要选择自己一个人生活。为了让外婆有更多的经济来源,小姨说暂时不要去注销外公的身份,并且把外公的退休卡拿给妈妈,让妈妈每个月把外公的退休工资领出来拿给外婆做日常生活用。差不多领了几个月,就被发现了,然后彻底的注销了外公的身份。不过还好,领到的钱差不多可以支持外婆生活一年了,只是,以后该怎么办呢?

后来,小姨把外婆接到了她那里,小姨本来想让外婆一直住在她那里,给外婆养老的,可是外婆在小姨那里只住了不到一年,就坚持要求回老家了。对于外婆要回家,我并不感到奇怪,虽然很多人可能都觉得城市更好,但是外婆并不觉得好,因为她在喧嚣的都市里,是孤独的。

大一的暑假,我去找小姨并且在那玩了两个星期,那时候外婆已经被小姨接到了她那里,当时两个舅舅家的两个女儿也在那。我在小姨家的那两个星期里,小姨每天早出晚归,外婆就在家和两个表妹抢看电视,我那两个表妹还在上初中,正是喜欢看言情剧的年龄,那时候刚好出了一部很火的电视剧——《我们一起来看流星雨》,她们非常喜欢,而外婆则想看《愚公移山》,每次外婆都让她们把电视频道转到播放《愚公移山》的那个电视台,但她们不肯,外婆就继续要求,有时候她们不换台,外婆就自顾的拿起遥控器换台……吃过晚饭后,继续看电视,有时候已经很深夜了,两个表妹都去睡觉了,外婆依然一个人在那里看。刚开始,我以为外婆是因为喜欢看电视,后来才知道她是在等小姨。

有一天晚上,我因为心中藏着事,睡不着,一直躺在那里翻来覆去,偶尔睁眼看一下天花板。

记得那天晚上差不多一点左右,外面传来开门的声音。一会之后,睡在隔壁的外婆也打开了门,走到大厅,“怎么那么晚才回来?”

小姨有点惊讶的说:“妈?你怎么还没睡觉?现在上班都是这样子的啦。”

“刚睡下听到开门声,就出来看看。”外婆说(外婆撒谎了,明明已经睡了一个小时了),“你吃饭了吗?冰箱了还有一点菜,热一下就能吃了。”

“我和同事一起吃过了。”小姨顿了顿,继续说:“我先进房间了,你也早点睡。”

“哦,嗯。”外婆回应了两下。

当时还不觉得有什么不对,现在想起来,却能感受到蕴含在里面的那种深深的孤独。外婆本来想关心一下女儿,希望能为女儿做一点点小事,却不曾想,女儿根本不需要……

开学了,两个表妹回去上学了,外婆也回去了,不知道是跟两个表面一起回去的还是后来小姨送回去的。

外婆回到家后,又恢复了以往的生活,简单而又单调。做饭烧菜,看电视,睡觉。很少看到外婆到别的地方玩,如果没有旁人相伴,外婆最远的地方也就是去一下菜市场。

虽然过的日子和在城市里的差不多,但胜在有人陪伴。外婆的两个大孙子,因为眼睛的原因,读不了书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所以一直待在家里和外婆抢电视看,看着他们和外婆抢电视,觉得这样也挺好,最起码显得没有那么冷清,而且到了晚上,舅舅舅妈他们回来后还能和他们说上一会。

在孙子孙女都出去玩的时候,外婆会和同村的一个年轻女子聊天,妈妈和我说过是那谁谁的媳妇,但我对于不关注的人名实在是记不住,只记得妈妈说她嫁给了一个大她二三十岁的人,嫁到外婆那里还嫁给了一个比她大那么多的人,应该会很孤独吧。所以,两个孤独的人凑到一块,总会有说不完的话,再加上外婆偶尔会把一些用不上的东西拿给她,她就更乐意和外婆聊天了。

我上大学后好些年都呆在外省,也很少回家,但每次回家不管顺不顺路,都会先去看看外婆,差不多等到末班车快开了才回家。

相对于奶奶来说,虽然奶奶离我家也就五十米,外婆在二十公里外的县城,但我主动看望外婆的次数比奶奶更多一些,因为我觉得奶奶并不孤独,哪怕没活干了也会自己主动去找别人聊天,但外婆不会,外婆是一个不愿意打扰别人的性子。每次我去看望外婆的时候,妈妈总会让我买点肉,但我觉得外婆每天都没怎么干活,吃太多肉不好,所以我总是买零食,一些开胃消食的零食,可以助消化,益脾胃。每当外婆看见我们(有时候我会和我妈或我弟弟妹妹一起去),总是乐呵呵,脸上挂满了发自内心的笑容,旁人经过问起的时候,会有点傲娇的给人介绍:“这是我女儿、外孙、外孙女,今天刚好有空,就过来看看我……”。

外婆离开的那天,妈妈在电话里告诉我:今天外婆起床的时候,摔倒在地上,当时每人发现,知道后来小舅妈过来找外婆的时候,才发现,慌忙打电话将外婆送到医院,但医生说,送来的太晚了,若果能早一点点,都还能抢救过来……

以前每次看到大舅舅那间显得有些残旧的房子,我都在想,以后赚大钱了,就在旁边买一套房子,让外婆和大舅舅一家人住到里面,房本上就写外婆的名字,以免让两个舅舅产生矛盾,至于以后外婆以后爱给谁就给谁。这样既可以让外婆享受到更好的生活条件,又不用那么孤独,偶尔觉得无聊了,可以到村子里走走,看看小舅舅小舅妈他们……可是,就是那么突然、那么决绝,根本不给我留下任何一点希望……

外婆离开后,我每次回家经过县城,如果觉得时间合适,就会到两个舅舅家走一趟,然后再坐车回家,如果时间不允许,我就直接回家了,这点和外婆还在时候稍微有点不同。

有句话是说:父母在,兄弟姐妹是兄弟姐妹关系;父母不在,兄弟姐妹就变成了亲戚关系。但这句话在我妈妈身上,完全得不到印证。在外婆离开后,好像妈妈去舅舅家的次数更多了。

家里养了好几只鸡,陆陆续续的开始下蛋了,家里也不怎么吃,而且鸡蛋放久了会变坏,家里又没有冰箱,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妈妈就把家里的鸡蛋打包拿去给两个舅舅。

每次看到妈妈拿鸡蛋去舅舅家,回来说坐车的时候碰碎了多少个蛋的时候,我总会笑:“就十几二十个鸡蛋,还要加上来回的车费,你还不如直接折现成现金打给舅舅呢。”

然后,妈妈就会反驳:“嘿!你懂什么,给鸡蛋和给钱的意义是不同的。”

其实,我都懂,那番话只不过是说笑罢了。对于妈妈的行为,我其实是在心里竖起大拇指的。

希望妈妈能永远保持初心,也祝愿天下兄弟姐妹永远是兄弟姐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001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10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874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01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22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05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29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42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93评论 1 30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27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83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05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11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6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3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8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7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小姨像只皮球,被人踢回来又踢出去。从这一家又到那一家,又像一只别人屋檐下临时筑巢的燕子。 全民故事计划的第88个故...
    全民故事计划阅读 2,748评论 20 64
  • 一直以来,外婆都是我不能触碰的痛。这一次,是我第一次系统地回想外婆。 -1- 小时候,爷爷奶奶认为爸爸没出息,对爸...
    麦小莉阅读 1,134评论 0 6
  • 小姨已经忘记说我们当地的方言了,她只会讲普通话。 一 我小姨是75年生的,今年41岁。她已经疯了20多年。 外婆生...
    全民故事计划阅读 554评论 4 7
  • 午休的时候做了一个梦,梦里有儿时的伙伴,有记忆里温暖的阳光,有一起做过的傻事。 醒来后愣了好久。 原来儿时离我们已...
    弥落阅读 88评论 0 0
  • 第一章 我从海中来 实在不想开头去记述这个故事,因为我知道我一旦开头就很难停止下来,除非到了一个...
    秋风亦冷401阅读 56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