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未完整的读过张爱玲的作品,亦如我不曾阅过三毛,张爱玲和三毛是如此相像又如此截然不同的两个灵魂。
其实,我和张爱玲有过多次露水情缘,虽不曾细细翻阅品读她的书,但屡次机缘巧合读过不少写她生平,解读她作品的文章,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和她极为相似的姑姑,一生未嫁,终于老年和初恋结婚,书写了一个遗憾而又不遗憾的结局,上天对她姑姑倒是慈悲的,不至于让她带着遗憾而去,而于她,老天给了她惊世骇俗,空前绝后的才情,也给她固执凉薄的性子,她的聪慧和傻气注定了她的孤寂,一个在世人看来太过凄苦,太过揪心的生活方式。在她的人生中留下印记的两个女人,一个是她的姑姑,另一个便是她的母亲了,我总觉得她的性子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母亲的影响,这个新式时髦,不拘一格的女子塑造了张爱玲的童年,乃至青年,她们血液里都流淌着固执、叛逆、旁若无人的张狂,母亲做了民国离婚第一人便可看出。
说到张爱玲,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她和胡兰成的孽缘,“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胡兰成是懂张爱玲的,他说,爱玲是民国时期的临水照花人,读她的文字仿佛她什么都知道,而其实她的生活技能极差,就是这样一个女子,就算是她不与这个世界产生任何连接,这个世界也会主动来与她邂逅。我想胡兰成也是爱张爱玲的,可他的爱不及张爱玲的万分之一,他对张爱玲情深,亦对其他女子意重,他太多情了,他给不了曾许诺给她的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她最后决绝的转身早已注定。
张爱玲这一生为了文字而生。她曾写过一句话:生命是一袭华丽的长袍,布满了虱子。这句话惊艳了岁月,也仿佛成了她对自己的诅咒,晚年的张爱玲,频繁搬家,其原因就是卫生问题,她总说她住的地方有跳蚤,有一段时间,几乎一个星期搬一次家,这对于已经年迈的她想必是一段很折腾的时光。
她这一生可以舍弃亲情、友情,唯独舍不掉的就是爱情,在给胡兰成的信里,她说,我离开了你,不至于寻短见,也不会再爱别人,我只是萎谢了。是啊,后来的她再没有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她错过桑弧,即使后来与比她大三十岁的赖雅结婚,更多的是她为了生计四处奔波,她的善良让她照顾了赖雅十一年之久,这样一个薄情的女子,却比任何人都要良善许多。
赖雅去世之后,我想对张爱玲是一种解脱吧,她终于可以毫无牵绊,过自己与世隔绝的日子了,她没有回到上海的十里洋场,她选择一个人在美国孤寂的生活,几乎不曾主动联系任何人,包括她的弟弟,她的好友。她终于过上了一个人的“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我不知道以后我是否会去读张爱玲的作品,至少现在是不会的,我怕她的凉薄侵袭了我,让我喘不过气来,我想我需要些时间……
2019.6.2 早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