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繁露》天道施第82诗解2天道至正正名以义
题文诗:
名以别物,亲者重之,疏者轻之,尊者文彩,
卑者质朴,近详远略,文不隐情,情不遗文,
人心从之,真而不逆,古今通贯,正而不乱,
名之义也.至义至情,情生天地,阴阳有情,
至情至道,男女犹道.人生情生,别言礼义,
名号由人,教化事起.不顺天道,谓之不义,
察天人分,观道命异,可知礼说,至礼至情.
其见善者,不能无好;见不善者,不能无恶,
好恶去就,不能坚守,故有人道.人道正道,
人之所由,乐而不乱,复而不厌,至礼知止.
先物后象,象而后名,名而后义,万物载名,
圣因象命.然而可易,皆有义从.从之以宜,
至宜至适,至适至情,情真义深,正名必义.
物者洪名,皆其通名,物各私名,物非彼物.
物动不形,其意也者;形而不易,至德也者;
乐而不乱,复而不厌,至道至义,至义真情.
天道施 第八十二 2
名者,所以别物也。亲者重,疏者轻,尊者文,卑者质,近者详,远者略,文辞不隐情(26) ,明情不遗文(27) ,人心从之而不逆,古今通贯而不乱,名之义也。男女犹道(28)也。人生别言礼义,名号之由人事( 29)起也。不顺天道,谓之不义,察天人之分,观道命之异,可以知礼之说( 30)矣。见善者不能无好,见不善者不能无恶,好恶去就,不能坚守,故有人道。人道者,人之所由乐而不乱,复而不厌,者万物载名(31)而生,圣人因其象而命之。然而可易也,皆有义从也。故正名以名义也。物也者,洪名也,皆名( 32)也,而物有私名(33) ,此物也,非夫物。故曰:万物动而不形者,意也;形而不易(34)者,德也;乐而不乱,复而不 厌者,道也。
【注释】(26)情:指实际情况。(27)遗文:遗漏文饰。文:文饰,这里指表达方式。(28)男女犹道:男女如同阴阳之道。意思是说,阴阳二气的区别和男女的区别是相同的,人分男女,天地分阴阳。(29)人事:人有意做出的事,这早指人特意命名的事。(30)说:学说价值。(31)载名;承载着名称,即带着名字,保有名字。(32)皆名:笼统的名字,即通名。(33)私名:物的独有名称。(34)形而不易:表现出却不轻易。易:轻易,随意。
【译文】
名称是用来区别事物的。亲近的重视,疏远的轻视,尊贵的有文彩,低下的重质朴,近处的周详,远处的简略,用词不隐讳实情,表明实情又不遗漏文饰,人们的思想都听从这种命名,从来不违背,从古到今贯通却不错乱,这是命名的原则。男女如同阴阳之道。人一出生,另外用谈论礼义进行教化,名号由人命名是教化之一。不随顺上天的原则,叫做不符合原则,考察上天与人类的区别,观察道德命运的不同,可以知晓礼的意义。发现善事不能不去喜好,发现不善之事不能不去憎恶,喜好、憎恶、远离和接近,如不能坚守正确标准,本来还有为人之原则约束。做人的原则是,人们由此得到快乐而又不发生动乱,反复重复也不会生厌的东西,万物都有名称而存在,圣人是根据它们的特殊征象而命名的。然而名称可以更易,但都要依照正当的原则去做,所以要用正当的原则去匡正名称。物是一个宽泛的名称,是事物的通名,而物又有各自的独有名称,表示是这种物,而不是那种物。所以说:万物活动却不能表现出来的,是意念;表现出却不是随意的,是德行;快乐却不淫乱,重复却不生厌的,是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