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教练型父母?

今天和大家聊聊:如何成为教练型父母。

首先来说说什么是教练型父母

所谓“教练型父母”,即:通过策略,通过洞察孩子的行为模式,挖掘孩子的潜能,发现孩子的可能性,帮助孩子有效地达成其人生目标的父母。

比如孩子说:“妈妈,我饿了”!

保姆型父母会说:“你先吃点饼干好吗,妈妈立刻就去做饭,一会就好。”

预防型父母,根本不会让孩子饿着,总是提前做好准备,上学前在书包里准备好面包之类。

教练型父母,不会为孩子做太多,他们舍得看着孩子因为准备不充分而遇到挫折,看似狠心,但是在下次遇到同样问题的时候,孩子就会自己思考,自己为自己的成长负责。

那么怎样运用教练型策略做教练型父母呢?

接下来,咱们以“孩子进门气呼呼的甩书包”为例,问孩子以下八个问题进行沟通:

1、发生了什么事情

孩子进门气呼呼的甩书包说明孩子需要宣泄,父母要给孩子表达的机会,还原真相和经过,锻炼他的表达能力,把事情说出来,不憋闷,让孩子有沟通交流的渠道,发现自己做得不妥的地方,从而引起反思。家长让孩子把委屈都表达出来,等孩子情绪稳定后,问题基本都能得到解决。

2、你的感觉如何

让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哭一哭,骂一骂,心情就会好。家长需要与孩子产生共情,接纳允许孩子有这些情绪,不能以自己的人生阅历来否定孩子的感受。

3、你想要怎样? 4、那你觉得有些什么办法?

无论孩子说什么,家长都要清楚,他在情绪不好时做的事情,不代表他的真实想法,要想办法让他表达出来,家长只做不带情绪的倾听者。

5、这些方法的后果会怎么样?

这是很关键的一句话。家长要心平气和地问孩子“这些方法产生的后果会怎样呢?”等孩子把所有解气的想法都说完了,再让孩子一一去检视每个后果,以孩子的认知,他们是不会做这些事情的,只是过过嘴瘾。如果孩子的认知有差距,家长可以好好和孩子讨论事实真相,但要避免说教,这是很好的建立规则的亲子沟通机会。

6、你决定怎么做?

孩子通常会选择最有利的状况,当然,如果选择的不是家长想要的答案,也不要说教,要告诉孩子两个原则,一是不伤害人,二是不伤害环境。

7、你希望我帮你做什么?

在有问题出现的时候,家长要支持孩子,告诉他父母是他的后盾。

8、结果怎样?是你想象的那样吗?

当孩子解决问题后,这样的追问会引发孩子的思考,让孩子真正独立成长起来。

有些家长会问我家孩子还是小不点,适合这样的教管方式吗?其实方法一样,不一定每一个问题都问到,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可能两三个问题就够了,家长要学会做懒父母、弱父母,推动“孩子行”,而不只是“父母行”。

最后,分享给大家几个常用的“教练型口头语”:

1.那怎么办啊,你说怎么办吖?

2.还有别的可能性吗?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3.你愿意挑战吗?我相信你可以的。

4.大家开心才是真的开心。

5.你有办法,你能解决的。

6.你有什么计划,你怎么打算的?

7.问题出在哪儿了,我们来找找原因吧!

总之,家长要激励孩子思考,找原因,发挥孩子潜能,让孩子自己探索,自己反思,自己解决问题。

有娃家长学校,让家庭教育简单高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