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该影片讲述的是关于贫困的水泉村,高老师因为要照看家中生病的老母亲,于是找一个才13岁的女孩魏老师当代课教师,临走时嘱咐魏老师:班里的孩子一个都不能少。
      影片中的人物都是本色出演,由于是1999年上映,影片中的人物都特别真实,观看完之后有一种纪录片的感觉,过于真实的乡村教育状况和那些单纯可爱的孩子们都让我感慨万分。

魏老师

责任

从张慧科辍学这件事,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乡村教育的普遍状况,父母在外打工,留守儿童比比皆是。迫于生计,家中又有患病的母亲,小小年纪过早地扛起了生活的重担,去县里打工。想到当今社会,物质匮乏的年代已经过去,影片中的高老师拥有的最宝贵的财产就是那一根根粉笔,爱护粉笔超过自己的生命。而如今我们拥有优越的教学环境和资源,却不懂得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条件,每天沉醉于人机交流,面对只有一次的人生,根本没有好好对待,好好珍惜当下的生活。虽然影片年代久远,但是当今的中国不缺乏像影片中那样偏远落后的山区,对于他们来说,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可能是他们当中有些人一辈子也无法实现的梦想。有些东西我们拥有的时候感觉不到它的珍贵,因为来的越容易,忽视的越彻底,却不曾发觉你所以为的理所当然,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做人不能忘本,得意之时,应当时不时回头看看,不要被物欲横流的现实蒙蔽了初心,诱惑固然众多,但是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初心,常怀感恩之心,勤俭持家,不能铺张浪费。

张慧科一直是班级里调皮捣蛋的学生,处处与魏老师作对,后来经过了解以后,原来他家里有生病的母亲,于是不得不辍学去县里打工,替家里还债。魏老师为了凑够去县里的车票钱,带着学生一块搬砖,砖厂老板看在高老师的面子上,给他们无奈地付了工资。但是这些钱远远不够,于是她决定步行去县里,走到半夜有一个拖拉机带着自己去了县里。然而,若大的县城找到张慧科谈何容易。她先后去找过火车站的广播站,用身上仅存的6元买了100张和墨水毛笔连夜在火车站手写100张寻人启事,后来听说电视台可以找人,她在大门口等台长,最后终于电视台同意帮助她。张慧科此时正在一家饭店洗碗,在电视机里看到了老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