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情结

晚上去遛弯,去二环路边上的报刊亭买了最新一期的《读者》杂志,然后踱步到家附近的便利店买了瓶水,坐到靠窗的位置开始翻阅。

从九十年代起,我就喜欢上了《读者》,里面的很多文章都是名家之作,一篇篇深刻的故事和一行行至真至美的文字,陪伴我走过了整个大学时光。

毕业后出国留学,我只能暂别这位密友,去拥抱另一种文化和文字。在海外的生活中,我的中文只能维持在最少量的输入与输出,基本就是在网上看看国内新闻以及与中国朋友们聊天解闷之用。

多年以后,我终于回到北京,重新开始用母语工作和生活,这个时候才发现自己的汉语水平已经严重退化,表达一些事物时头脑中先蹦出的竟是一组组外文。而且与祖国相隔甚久, 很多新的概念与思想潮流明显跟不上了。

于是,我主动找回了老朋友—《读者》杂志,让自己再次沉浸在久违的书香中,重启被阻滞生锈的语言系统。

虽久未谋面,但亲切依旧。习惯上,我总是先将《读者》的卷首语仔细品味一番,然后翻页、看一遍杂志目录,在众多美文中筛选出优先阅读的文章,继而再逐一享用。

对比九十年代的杂志,新时代下的《读者》其封面颜值更高,尤其近几期都是引入注目的大红色基调,内配插图也更加时尚、文艺和清新,内容上更是古韵新词相兼顾,可读性依然颇高。这位与时俱进的朋友从没让我失望过,当年与其朝夕相处,如今更加难舍难分。

时代更替,人们已经习惯足不出户地在线阅读,于是,报摊上一本本曾经那么熟悉的老牌杂志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幸好这本能召唤我青春的杂志依然还在。

与《读者》再续前缘,每期必买,贴身携带。无论是在地铁上,在咖啡厅,还是在便利店,随时翻看几页,体会生活的美好。这是一种文青的情结,更是一种来自内心的需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卷首语: 《读书》专题周刊期和大家见面了! 本期一起来读余华。 余华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写作,很快成为“先锋文学...
    简书专题周刊阅读 1,055评论 4 11
  • 表情是什么,我认为表情就是表现出来的情绪。表情可以传达很多信息。高兴了当然就笑了,难过就哭了。两者是相互影响密不可...
    Persistenc_6aea阅读 126,291评论 2 7
  • 16宿命:用概率思维提高你的胜算 以前的我是风险厌恶者,不喜欢去冒险,但是人生放弃了冒险,也就放弃了无数的可能。 ...
    yichen大刀阅读 6,122评论 0 4